數學老師投身蒙特梭利:孩子有體會自然會學寫字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11/10 10:2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分享:

分享:

Brian希望學生以大自然為師。(黃建輝攝)

數學老師許健廸(Brian)當大仔入幼稚園,遇到兒子一些成長關口,因而進修幼兒教育,並感到蒙特梭利對0至6歲品格及學習能力有重要影響,決定辭工一邊在家帶孩子一邊進修,去年正式成為蒙特梭利導師,他坦言以往教中學生,老師能作的不太多,故希望在蒙特梭利中實踐教育理想。

Brian現於設有0至6歲班的Rainbow Tree專責設計3至6歲課程。

0至3歲是心智吸收期,小朋友見到大人行為,是百分百模仿,而3至6歲則是選擇性模仿,故我們大人的行為很重要。

蒙氏教室都有基本框架,如數學會採用具體教材,並用小地毯作桌子,令學生在範圍內專心工作;而他會把動植物、各類貼近生活文化的素材帶入教室,設計文化課程,引起孩子學習興趣。

【延伸閱讀】在家教育媽媽:香港家長太怕輸

教室有自然光透入。(黃建輝攝)

課室有基本分區,區內有工作盤讓小朋友自由取,也容許小朋友走來走去,他強調教室任何工作都不會強迫小朋友,是他們自己想做,有問題會問導師。

這天的文化課是弄豆漿,他特別買石磨回來讓學生理解黃豆可以製作出不同食物。

我想讓學生親力親為,由搣開黃豆觀察開始、再感受用具的質感,親自加水壓豆渣和觀察食物的成型,之後便掌握到一事一物,都有它們的time line(時序)。

兩三歲自己製豆漿。(黃建輝攝)

蒙特梭利最著名是具體的數學教具,但他解釋教育法精神是讓人跟世界建立關係。

老師按孩子興趣引導他們對世界建立好奇心,而教具和環境是媒介,蒙氏教室多用暖色木料,並擺設植物,也會有水,因水可以令小朋友平靜和專注,內心有和諧感。

這裏有如家中環境,學生可以負責佈置,未到3歲的已主動刮水果皮和清潔地板。(黃建輝攝)

教室理念非常重視野外學習,每星期會帶學生一次外出,包括定期在沙田大水坑學耕作,及在溪澗學習。

我的教室會有很多小生命,例如早前帶了蠶蟲回來,也有帶過讓孩子觀察昆蟲生命周期的變化,從而建立跟動物的感情。

夏天時教授魚,我找了一艘漁船模型回來,學生模擬一場漁販交易遊戲。

【延伸閱讀】小學前不用寫字 港媽媽為培養女兒自學能力開辦小學 

一般幼稚園K1已要操練筆劃,這裏卻是讓小朋友由心而發,縱然不操練但兩三歲已因環境中的啟發,很早想嘗試用五感描劃字型。

他解釋之前要多用五感去感受筆畫,到了充滿好奇心時才去教他們寫。

孩子的學習要由具體到抽象,舉例學魚,小朋友要看真實的魚,再到學習語文;學寫字不用機械化地操練,只要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會,小朋友自然會想去認識字。

文字概念是由實物到抽象。(由受訪者提供)

3歲半的Felix爬梯砌棕色梯。(黃建輝攝)

help me to do it myself

蒙特梭利有一個很重要的信念:『help me to do it myself』,他謂即使孩子只有2歲多,只要給予信心和明確指示,也可攀住石邊學習在小溪澗水行走。

有位3歲的男生想爬高把棕色梯砌到3米高,我協助他用梯子實踐,我們老師的角色主要是輔助,最重要是他自己去完成。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