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臨床判斷 勿太倚賴科技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2/29 08:00

最後更新: 2017/12/29 13:22

分享:

分享:

張偉麟月底正式展開退休前休假,回首投身公營醫療服務30多年,他說未曾察覺自己有醫療失誤,寄語年輕醫生切勿過分倚賴科技,要多做臨床判斷,又稱不要太相信人功智能。

即將登六的張偉麟於急症室出身,先後於瑪麗及威爾斯兩家龍頭公院急症室工作,經歷蘭桂坊人踩人、八仙嶺山火;隨後執掌屯門醫院又遇上沙士,因沙士身故的謝婉雯及劉永佳均屬屯院醫護,張早前接受訪問時憶及那段時間,一度感觸哽咽,無法再說下去。

張2005年調任總部,翌年擔任聯網服務總監至今。回首過去從醫多年,張偉麟表示未有察覺自己曾有醫療失誤,「不敢說每斷一個症都對,但就察覺不到有醫療失誤,不是我叻的問題,可能失誤了都不知。」他解釋,以往擔任醫生倚靠的是臨床判斷,與現時以電腦、磁力共振檢查診斷不同,亦正因如此,現今年輕醫生失去臨床判斷能力︰「當你沒有那麼多東西在手時,又如何去為病人服務呢?」

仍是年輕醫生的那些年,張偉麟曾被手上只得聽筒的資深醫生,寄語切勿過分倚賴科技,要多做臨床判斷,如今他亦以同一說話寄語年輕醫生。被問及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會取代醫生?張偉麟說:「AI(人工智能))始終會出現,但是否真的完美呢?又不要太相信(AI)。」

【延伸閱讀】醫療科技趨天價 倡付費三級制

【延伸閱讀】中西醫主診 倡病人自主選擇

他又指,年輕醫生缺乏參與及認同性、抽離度亦高,惟作為公營醫療一分子,需先認識公營醫療現在、過去及未來,同時亦需認同自己為團隊的一分子。

張亦不忘寄語資深醫生,將來是屬於年輕一群,「不應要求年輕一代做甚麼,是要開始幫助他們,去做他們要做的事,如要求去做你做的事已是過時,幫不到他們的未來。」

【其他熱話】歐耀佳指政府未有正視年輕醫生對醫改條例憂慮

【其他熱話】兒童精神科求醫要排1.3年 醫生義診揭8童有自殺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