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最快後年推 料政府銀行通行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22 07:30

分享:

分享:

今年第4季開始,全港市民需更換智能身份證,與此同時,創科局亦會為全港市民免費、或以低價設置數碼個人身分(eID),最快於2020年開始應用,eID與智能身份證不同,是一個虛擬身份,可用作處理各大政府部門網上服務,亦有望應用於銀行及商戶。

【延伸閱讀】大數據平台 助政府內部分析

【延伸閱讀】可持續發展 首要垃圾處理

此外,400枝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將陸續設置,除會設感應器收集實時數據外、亦會成為測試5G服務的基站,更不排除會安裝天眼。創科局局長楊偉雄認為,建設智慧城市是為改良城市管理,最終得益是市民,評價時應看功能價值,如空氣質素改善、路面不再有塞車、城市不會因惡劣天氣水浸乃至癱瘓。

施政報告宣布投放7億元率先推行數碼個人身份、多功能智慧燈柱及大數據分析平台3大項目,為智慧城市打底。楊偉雄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發展智慧城市,需利用「創新+科技+數據」方程式,自評上月發表的《智慧城市藍圖》落地、且是活的,強調不是沒有寫明的措施就不做。

今年第4季開始,全港市民需更換全新的智能身份證,實體卡以外,亦會迎來虛擬身份。創科局正計劃免費或以低價為全港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eID),市民設置eID後,可通行於政府各種電子服務,亦有望應用於私營機構。

楊形容,eID如一條鑰匙,第三方獲得市民批准後,可得知需要的數據,如年齡、住址等,他舉例,擁有eID後,就似買酒時毋須出示身份證,商戶已可得知消費者年滿18歲。為加強保安,港府計劃利用至少兩種生物特徵,如指模、虹膜、聲紋、動作等方式核實身份,惟現時未能公布詳情,本港的eID認證平台最快2020年開始運作。事實上,新加坡去年已宣布開發國家數字身分(NDI)系統,計劃於3年內投入運作。

此外,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及觀塘,會於今、明兩年安裝400枝多功能智慧燈柱,將設置大量感應器,收集天氣、人流、車流等數據。楊指出,數據愈實時愈有用,透露創科局會提供規格(spec),決定所用的感應器類型及光纖粗幼等,燈柱亦會成為5G發射基站。他未有正面回應會否安裝閉路電視,但指燈柱可看到車牌,亦可幫忙捉賊,又指香港只有2,100公里的路,但登記車輛逾73萬架,如何改善車流:「要有數據才可解決問題。」

《智慧城市藍圖》被批沒有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楊認為,評價智慧城市發展時應看功能價值(functional value),「走出去見到空氣質素變好、不會到處都是塞車、下雨不怕會水浸、打風翌日上班一切如常」,市民未必在意數字上落,但可感受到這些改變。

【其他熱話】楊全盛:智慧城市數碼個人身份可配合大灣區發展

【其他熱話】智慧城市藍圖 推科技優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