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兩英國名校擬大灣區建寄宿學校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22 12:27

最後更新: 2018/01/22 12:28

分享:

分享:

特首林鄭月娥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三大產業,包括醫療、教育和安老服務,可方便港人、促進經濟和滿足內需。(馮漢柱攝)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底述職時,向中央特別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醫療、教育和安老服務。接受《香港經濟日報》獨家專訪時指出,香港這三大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可方便港人、促進經濟和滿足內需,更透露有兩間英國名校,正籌劃在大灣區興建寄宿學校。

對於香港未來發展,林鄭指出,最顯而易見的樽頸位是土地不足問題,而大灣區發展正好成為香港突破此樽頸的助力。

醫療服務三大潛力:

1. 方便內地港人:不少港人願在內地工作或退休,但林鄭指,即使港府已實施多項福利可攜至內地的措施,但都打破不了他們對內地醫療不安心的心理障礙,笑言在內地居住的港人常說:「若到內地住,有事如果能即刻回港,有白車在口岸等我,便是最好。」因此她認為,如果大灣區設有香港水平、香港管理的醫療設施,更方便在內地居住或退休的人士。

2. 發展醫療旅遊,促進經濟發展:世界各地不乏發展醫療旅遊的國家,林鄭認為,香港亦有此潛力,但地少人多是一大限制;若將地點搬到大灣區,方案即可行。她指,未來港珠澳大橋等多個大型跨境基建開通後,即使香港品牌的醫院,建於中山、珠海等地,往返兩地,都只是一小時的時間,對外地旅客來說,十分便捷。

3. 滿足國家內需:林鄭表示,中產人口隨着國家發展而不斷上升,對優質產品、食品,以至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日益增加,香港正有此優勢:「很多人都說,在香港某些私家醫院,都是聽到普通話的,很多內地人來港接受醫療診斷,甚至大手術。」

教育補足香港不足:

教育方面,林鄭表示不少外商反映,海內外人才或投資者來港最大障礙之一,是本港的國際學校不足,大灣區便可達至補足作用:「若有外地人才在港做創科、金融等工作,小朋友可能在佛山讀寄宿學校,只是周末回來,便解決到問題。」她透露,知悉有兩間英國名校,正籌劃在大灣區興建寄宿學校。

安老服務需求大:

安老方面,林鄭指出,除了香港之外,全國都正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對優質安老院舍及日間照顧員,同樣有需求。因此,如香港的安老服務提供者,能在大灣區發展,相信對內地民眾,和在內地居住的港人,都有優勢。

禮賓府會客廳中,有一幅國學大師饒宗頤畫作,也有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所寫的「香港明天更好」,均是前特首時代已有,林鄭月娥並沒有改動。(馮漢柱攝)

然而,香港要在大灣區大展拳腳,尚有不少問題要先處理,首要是確保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要流通,例如方便兩地人士出入境,及專業資格互認等問題。林鄭笑言,自己和負責大灣區發展的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都是樂於接受挑戰和尋求突破的人,對未來發展走向光明,很有信心。

【延伸閱讀】60歲林鄭月娥的養生之道 日睡5小時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