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繁昌︰科大要成史丹福 港做三藩市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23 08:00

分享:

分享:

港府將配合國家發展策略,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認為,中國的創新科技發展,於未來數十年可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形容深圳是「中國的矽谷」,若科技大學要成為史丹福、香港則要成為三藩市,認為科大要培訓人才服務大灣區,香港則要吸引大灣區人才到港消費或居住,惟現時港人因政治因素而對大灣區卻步,致錯失先機。

由筲箕灣木屋區的窮小孩、到成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助理會長,再回流本港任科大校長,陳繁昌認為,年輕人要圓夢,首先要有夢,最重要是知道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成為把握機遇的第一人。

即將卸任科技大學校長的陳繁昌,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中國創新科技發展,於未來數十年可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而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吸引不少外國人才慕名而至,可惜深圳不夠國際化,外國人大多不願直接進入深圳,改為經香港打入內地市場。他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資訊流通、稅率較內地低,無論是社會或大學都應該把握此優勢。

事實上,本港於80年代為配合經濟結構轉型,政府欲大幅增加中學生升讀大學比率,遂籌辦第3所大學,1988年政府正式將第3所大學命名為香港科技大學,選址清水灣,並委任吳家瑋為創校校長。

吳家瑋當年在任內曾提出「港深灣區」概念,由香港提供人才及國際資金,深圳則提供高科技,兩者互補長短以帶動該區。20多年後,此「港深灣區」概念演變成「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策略。

曾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陳繁昌指出,40多年前美國的金融政治重心都在東岸,位於西岸的史丹福大學只有60多年歷史,名氣較低。但後來史丹福大學與其他持分者共同孕育及創造矽谷,令創新科技成為美國主要的推動力。

他認為,若科大要成為史丹福,則香港要做三藩市。他形容,香港現時的處境,與約50年前的三藩市相若,均是以金融旅遊為主、地價貴,但至今三藩市已演變為矽谷的一部分,不少在矽谷工作的專業人士,均會選擇到三藩市居住。

陳繁昌強調,香港正同樣有此優勢,相信有不少在深圳工作的高層工程師和人才,均希望來港消費或居住;而科大將訓練人才以服務大灣區,包括香港。

但他補充︰「香港如果只是靠自己700萬人,就永遠都做不到,就算以色列800萬人都要去外面,去美國、中國、來香港創業,打入中國市場。」他形容︰「最好未來的願景是,你說騰訊是香港的公司抑或是大陸的公司?最好是大灣區的公司!」

然而,他指出本港社會因政治意識形態對大灣區卻步,錯失先機;他以中美簽訂經貿協議為例,指中美建立貿易往來,不代表互相認同對方的政治,但社會需要平衡各方面發展,政治和經濟可並存。

【延伸閱讀】青年要圓夢先有夢 要知What's happening

【延伸閱讀】陳繁昌︰若年輕20年 我或成為另一個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