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圓夢先有夢 要知What's happening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23 08:00

分享:

分享:

由筲箕灣木屋區的窮小孩,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助理會長,再回流本港出任科技大學校長,從沒主修數學的陳繁昌,卻成為世上最常被引述的數學家之一。

他寄語年輕人,要圓夢、首先要有夢,不必在年輕時局限自己出路,要知道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待機會來臨時,成為把握機遇的第一人。

作為校長,陳繁昌認為,大學最重要是讓學生可實踐自己的夢想;年幼時居住於筲箕灣阿公岩木屋區的他,父親是工程師,中、小學就讀於慈幼英文學校,預科轉到皇仁書院,中學畢業後獲港大醫科取錄,但他卻毅然放棄,懷着要當物理學家的夢,遠赴美國入讀加州理工大學。

陳回望,當年中學畢業後只想追求物理學的學問知識,只為興趣、不為事業︰加上當年對外國充滿好奇心,留學正好同時完成他的兩個夢想︰「那時候追夢的心境很強,當時十多歲,沒想過其他選擇,我喜歡物理就是物理,無其他東西可取代!」回望當年,陳認為簡單地隨心而行,反而比計算更好︰「 因為你不可以預測未來,有時你可能有些運氣,撞咗落去、可能更好!」

陳在美國先後修讀物理、飛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畢業後曾獲哈佛大學教席,但他卻選擇到名氣較低的耶魯大學任教,後來再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自然科學學院院長,回港前更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助理署長。

他形容︰「每一步我也沒有想過下一步,但我每一步會想着此個新機會,對我的個人發展和事業的影響,若是正面的,我就會做!」他寄語年輕人,不必在年輕時局限自己的出路。

「香港現在的年輕人16、17歲已經想好將來要做甚麼專業人士, 但可能將來該專業已沒有了,行業可能有很大的改變。」因此最重要是知道「What's happening?」要了解世界事務,才能較他人早一步抓緊機遇。

當面臨抉擇時,陳認為要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而信心源於大學時的經驗,因此年輕人於大學時必須有一個主修,透過深入研讀某範疇深奧的知識,建立日後面對困難的勇氣;其次要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持續學習不同範疇,從中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天份,發掘無限可能性。

【延伸閱讀】陳繁昌︰科大要成史丹福 港做三藩市

【延伸閱讀】陳繁昌︰若年輕20年 我或成為另一個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