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後學童壓力大  精神科醫生拆解學生情緒爆煲徵狀  

親子

發布時間: 2018/02/22 13: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6

分享:

分享:

去年有機構調查公佈,本港學生的精神壓力問題有年輕化趨勢,程度嚴重至每7名小學生就有1人出現抑鬱徵狀。

農曆新年假完結,學生又要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學生如不堪壓力,有機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自尋短見。如何幫子女減壓,解決學生情緒問題?家長務必注意。

成年人覺得假期後返工很難適應,作為學生哥,何嘗不是有?更甚者,學生在假期結束前必須完成大堆功課,所以愈接近假期尾聲,愈感受到壓力沉重。

精神科專科醫生譚鳳翎指,長假期如聖誕假、新年假、暑假後均為學童情緒「爆煲」的高危日子,她說:

因開學後,生活突然由輕鬆轉為緊張,還未適應過來之餘,就要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測驗、考試,霎時間壓力倍增。

再者,長假完結也表示學童須重返校園,再次面對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題,結果感到很煩惱。

【延伸閱讀】1分鐘自測是否患有「長假期後遺症」 心理學家教預防之法

情緒「爆煲」的徵狀  

譚醫生表示,如青少年患有情緒病,或本身抗壓能力較弱,在面對壓力時,可能萌生自殺念頭。每當有自殺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可有機會進一步刺激他們的情緒,繼而把想法付諸實行。

她分析有輕生念頭的學童,背後可能有以下想法及先兆,其身邊的人應要多加留意。

感到絕望、生無可戀

這類學童多有情緒問題,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徵狀,他們容易把現時的難題無限放大,以為無法逆轉,只有以死亡來解脫,常見徵狀包括:

1. 言談間表達負面思想

2. 責怪自己無用

3. 經常發脾氣

4. 嗜睡或失眠

5. 成績倒退、無故缺席

6. 長留家中不願外出

如學童突然將心愛物品轉贈,可能是準備自殺前的「最後行動」(Final Acts),身邊人要「高度戒備」,留意他們的行為及盡快提供協助。

一時衝動

青少年年少氣盛,可能因當下不如意的事情而一時衝動尋死。譚醫生引述一名悻存青少年分享。

他是個DSE重讀生,本身學業壓力很大,同時間女朋友提出分手,一下子覺得自己好無用,衝動之下服用多種藥物而嚴重頭暈,被送入急症室搶救。

涉事者事後感到後悔,幸好其家人、學校社工也十分支持體諒,跟他傾談和表達關心,他的情緒很快轉好。

【延伸閱讀】不能輕視的學童抑鬱    心理學家「三多三少」正向教育法

小心言語的表達

譚醫生提醒,家長要多關懷子女日常生活的狀況,尤其是留意他們的情緒有否突然轉變。一旦發現青少年有情緒「爆煲」的徵狀甚或自殺想法,宜即時轉介予專業人士協助。

同時應多表現支持,多表達關心及多聆聽,最忌是嘲諷他們,簡單一句「有乜好煩呀?」,也可能令他們覺得不被明白甚至被唾棄,而進一步意志消沈。

學校及社會也應提供友善環境,家校合作,以預防不幸事件的發生。

撰文 : 何力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