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南宋 中文老師創VR遊戲「眾裡尋他千百度」
發布時間: 2018/03/26 08:00
文言文艱深晦澀,被不少學生視為敵人。有中學中文老師相信電子教學不止應用於數理科上,文科亦可大派用場,遂報讀電腦課程,學習編程及寫遊戲,花兩個月時間重塑「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元宵美景,學生戴上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頭盔後,即可穿越到南宋,感受詞人辛棄疾的寂寞。
她又在初中專題研習中加入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元素,手機靠近2D文字、圖畫,即會浮現穿着旗袍、中山裝的3D人物及瓷器,認為科技有助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
今年中文科文憑試加入12篇指定文言文學習材料,佔閱讀能力卷30%評分。伯裘書院學務發展部主任張敬才指,文言文的時代感及語感久遠,學生學習時較難投入,缺乏興趣。有見電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漸強,「認識諸葛亮只因《王者榮耀》內有這個角色」,認為可寓教於樂。
伯裘書院中文科老師曾菀嫈表示,電子教學不只適合於數理科,直言文科亦可透過科技變得活潑。兩年前,她開始報讀各種校外課程,花費數千元學習編程。今年暑假,該校決定將文言文「活化」,透過VR遊戲加深學生印象、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旨,惟聯絡科技公司後發現每篇文言文索價高達30萬元,如要完成12篇,成本高達360萬。
曾菀嫈決定親自出馬,趁聖誕假期通宵達旦,花約兩個月時間編寫VR遊戲,每個彈出的對話框、每顆煙花、馬車行走的軌跡,皆由程式碼組成。
她以宋詞《青玉案》為首篇試驗文章,稱其可塑性高,可加入年輕人最愛的RPG(角色扮演)元素。學生戴上VR頭盔,即從第一身視角,變成作者辛棄疾。遊戲期間,學生會遇上不少沉浸於佳節賞燈猜謎的途人,並需要完成各項任務及回答問題。如進行順利,他會從路人口中得知池塘附近有一位獨自悲傷的清麗女子,正是「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
曾菀嫈指,她透過VR遊戲中的問答環節,滲入不少文化「冷知識」,例如宋朝過元宵會有相撲比賽、吃元宵的目的,是祈求家庭團圓,追求親情的凝聚力,冀學生學習文言文外,亦可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她亦於遊戲中植入不少與元宵節相關的詩詞作品,藉機教育學生。
【延伸閱讀】改建課室做電影室學文學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活化教學
該校中六學生鄧晶晶表示,自己素來抗拒學習古文,但玩過一次遊戲後已記得不少細節,因答錯問題時深感不忿,耿耿於懷下反牢記正確答案,明白辛棄疾為何感到有志難伸,認為體驗有趣。
除VR遊戲外,曾菀嫈亦於初中專題研習加入AR元素。曾坦言,科技發達,學生製作文化專題可上「維基百科」找資料,學習效果成疑。加入AR元素後,學生由撰寫文字報告、圖像設計,以至3D立體人物及與之相配的錄音,均一手包辦。由於要將海量資料濃縮成30秒影像介紹,相信可考核學生的整理歸納資料能力,涵蓋讀、寫、聽、說。
新科技為教學帶來新可能性,但仍有硬件門檻及技術局限。伯裘書院已計劃開放其製作的文言文電子教材,但指出其他中學如要使用,亦須配備VR裝置及高效能電腦,加上VR頭盔每次只容許1名學生佩戴,群體參與感較低,同儕互動稍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