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女生圖自殺 即轉急症求診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04 00:05

最後更新: 2018/04/04 00:16

分享:

分享:

近年學童自殺問題嚴重,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大部分自殺者都同時患有抑鬱症,且是有先兆,建議家長多關心子女有否出現反常行為。

社聯一項調查發現,近1成中學生曾想過自殺或曾付諸行動,當中來自第一組別(band 1)學校的學生,出現自殺念頭或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比例,較其他兩個組別的學生高。

事實上,中學生出現精神問題,需精神科醫生治療,但輪候公院服務隨時以年計。有讀Band 1學校的中一女生抑鬱,在輪候公院期間企圖自殺,須急送急症室。

有心理學家提醒家長,長假期是高危期,應留意子女是否有反常行為。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去年9月接到學校社工轉介一名中一女生的個案,疑不堪學業壓力、友情及愛情問題困擾而出現精神問題。

【延伸閱讀】8%中學生有死念 Band 1校高危

女生父母初時不相信女兒有情緒問題,直至轉介至鄒接受心理治療,首次見面已確診抑鬱症,才被鄒說服帶女兒到公院精神科輪候。約一個月後,女生向鄒表達聽到男人歎氣聲、感到被跟蹤等,確診思覺失調,遂建議女生立即到私家精神科求診。

該女生到私家精神科求診並接受藥物治療,惟鄒指出,女生雖來自小康之家,長遠繼續到私家精神科應診經濟負擔沉重。至今年1月,女生與友人乘巴士前往目的地一同自殺時,有途人聽到他們談及自殺計劃並出言勸阻,女生當日回家即向母親哭訴及表達想自殺,其母立即陪同女兒往急症室求診,才獲安排轉介到公院精神科治療,比初時預計數以年計的輪候時間縮短。

鄒指許多家長以為子女鬧情緒是小事,只是為了獲取別人注意,她認為寧願誤會,總比錯過察覺情緒問題的機會好。

她又指出,大部分自殺人士都同時患有抑鬱症,且是有先兆,建議家長多關心子女有否出現反常行為,尤其在長假期屬危險時期,缺乏學校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等人士跟進,如家長有懷疑可帶子女到普通科求診,甚至在子女有清晰自殺計劃時已屬高危,應帶同他們到急症室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