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免沖水敷過夜的致敏陷阱 醫生:防腐劑殘留臉上傷皮膚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25 00:0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15

分享:

分享:

水中銀成份篩查發現,只有4款面膜完全不含防腐劑和酒精。

面膜補水,但隨時變相把各種防腐劑或化學物品敷在面上,反而致敏。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就市面28款面膜進行成分篩查,發現4個樣本含有5種或以上常用化學成分,在混合效應下,化學成分或殘留於皮膚上,有機會引致過敏;又提醒市民敷面膜後宜沖水,免殘留化學物質傷皮膚。水中銀成份篩查發現,只有4款面膜完全不含防腐劑和酒精。

水中銀檢視的28個面膜樣本中,23個樣本的成分標籤把水(Aqua/Water)列於首位,反映水的含量佔整體成分中的最大比例。面膜的主要成分亦包括保濕劑、乳化劑、防腐劑、香精及植物、中藥萃取物,也有產品加入酸鹼調節劑、酒精、色素等成分。

不過有4個面膜樣本,包括2個為片裝紙面膜和2個為塗抹式面膜,存在5種或以上常用可致敏化學成分,包括多款防腐劑、酒精、酸鹼調節劑及香料。在混合效應下,長期使用由多種化學成分構成的產品或有化學成分殘留於皮膚上,有機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 ,構成急性或慢性炎症反應。 

在28個面膜樣本中,有25個被評為表現卓越的「綠魚」,當中只有4個完全不含防腐劑及酒精,全部都屬片裝紙面膜,名單包括:

  • FANCL祛斑淨白精華面膜
  • LEADERS 高效補濕修復面膜
  • PAEKTU久禾阿膠蟲草青春凝潤面膜
  • LEADERS玫瑰花水補濕面膜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先生表示,近年市面新興了不同類型的面膜,包括於睡前敷在臉上,第二天才清洗的睡眠面膜、美白緊緻肌膚面膜、抗氧排毒面膜,含維他命成分深層補水面膜等,功能愈多愈複雜,製造商所需使用的化學成分亦更多。

水中銀今次調查發現有2款台灣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MIT,可引致接觸性皮膚炎,例如紅斑、乾燥或刺痛等,而消委會過去亦提醒,若生產商將含MIT的產品標明免沖洗,可能令消費者誤用而導致皮膚敏感。

皮膚科專科醫生蔣頌儀醫生指,防腐劑常用於各類化妝護膚品中,包括面膜,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防止產品變壞。

對於面膜應否免沖水敷過夜?蔣頌儀指,每種面膜成份不一樣,使用後不洗臉,殘留面上的成份可被吸收或隨時間揮發和消失,但有些成份例如水楊酸或A酸,如留在皮膚時間過長有副作用,反而影響皮膚。

一般而言用完面膜應該洗臉,而每種面膜成份可以留多久在臉上要看個別品牌的測試。

面膜不沖水敷過夜或傷皮膚,皮膚科專科醫生蔣頌儀醫生(左)建議敷面後沖水。右為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林宇翔攝)

常見面膜的可致敏化學成分

  • 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
  • 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
  • 山梨酸鉀(Potassium Sorbate)
  • 丁羥甲苯(Butylated Hydoxy Toluene, BHT)
  • 酒精/乙醇(Alcohol / Ethanol)
  •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 芳樟醇(Linalool)
  • 檸檬油精(Limonene)

記者:勞佩欣

更多有關食用安全的報道,即看https://bit.ly/2Igzixb

面膜測試報道:

2款台灣面膜含歐盟禁用防腐劑愈敷愈乾燥 25款安全面膜清單

不要跟范冰冰年敷700塊面膜 醫生:易令表皮層溶化

保濕面膜貴不一定好 「我的美麗日記」跑贏「SK II」

保濕面膜要識揀 10元以下面膜平靚正之選

「補水」vs「鎖水」大不同 點揀面膜成分最夠水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