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屍兩命】31歲孕婦胎死腹中後命喪手術室 死因庭裁定死於不幸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29 16:44

最後更新: 2018/06/29 18:41

分享:

分享:

懷孕23周的31歲孕婦王詠欣於2015年11月因發燒及胎動減少,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診,留院翌日發現胎死腹中,孕婦其後排出死胎,做移除胎盤及切除子宮手術後,進行人工肺手術後5分鐘不治,死於敗血性流產導致多個器官衰竭。死者原與丈夫準備迎接兒子出世,惟入院5天後與丈夫永訣。死因庭經過5日聆訊,陪審員退庭商議4小時後,裁定死者死於不幸。

陪審團一致作出以下建議:

1. 加強孕婦對穿羊水的後果及其嚴重性的認知,最嚴重可致死,並建議產前教學可以動畫方式表達,令孕婦及家屬更易明白應怎樣處理。

2. 婦產科收症時,須要由註冊助產士收症。

3. 加強手術醫生及麻醉師的溝通,以便了解手術的急切性。(建議推擴至所有醫管局醫院執行)

發燒入院未探熱

死者於2015年11 月21日求診瑪嘉烈急症室,指曾發高燒及感到胎動少,但急症室醫生發現她沒有發燒,接收新症的助產士學生只依賴死者回答沒有穿羊水而相信她,死者入院後亦未曾作羊水檢查及探熱。

翌日中午在家屬要求下才探熱,當時已40度高燒,死者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但下午約3時被發現胎死腹中。

揭發胎死腹中時已「無晒羊水」

時任瑪嘉烈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楊式穎曾供稱,死者入院後翌日,護士發現難以聽見胎兒心跳,楊以超聲波檢查胎兒,驚見胎水銳減及胎死腹中,她指「照了才知沒有胎水,好奇怪,所以再三問死者有否穿羊水,有否液體流出」,死者才表示兩天前曾有水流出。

取出死胎手術延遲5小時 

楊指死者於23日凌晨約2時排出死胎後,同日清晨5時許,楊安排死者做手術取出胎盤時,因死者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併發症,麻醉科醫生預計手術時須有6包血小板作後備,但當時醫院血庫沒有血小板,須等待運送,直至早上11時16分才可做手術,手術延遲了5小時,楊直言情況「其實好不尋常,1包血小板都無,要等幾個鐘」。
 
庭上證供顯示,病房醫生於凌晨4時38分要求4包血小板,供死者做移除胎盤手術用,瑪嘉烈時任血庫主管黃立己於庭上作供時指,雖然血庫當時有16包存貨,惟血庫職員兩度拒絕提供,直至早上8時才提供予死者,但死者於8時獲得血小板時情況已惡化,須要多6包,並須待紅十字會送血到醫院,直至11時許才能做手術,延誤了約5小時進行手術。
 
黃立己庭上解釋,當時其中8包血小板預留予做手術的病人,另名8包則留予緊急用途,如車禍傷者等,而病房醫生只將手術列為「緊急」,並非「極度緊急」。黃承認職員與醫生未有足夠溝通,若知道死者的緊急程度會,可第一時間提供血小板。

手術時未得到合適的抗生素

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梁永昌,以婦產科專家證人身份於死因研訊作供,梁供稱本案的關鍵為,死者有否在做移除胎盤手術前獲處方有效的抗生素,而若死者能獲提早做手術,加上服用有效的抗生素,情況可能會改善。

專家證人指,從種菌報告中得知,死者體內的大腸桿菌對最初院方根據指引處方的兩款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只對手術後才更換「奧美丁」抗生素有反應;死者最終因敗血性休克惡化及器官衰竭死亡。

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醫生唐守圻作供時提及,死者入院翌日晚上已提醒,若死者的敗血性休克未有好轉,須轉用「奧美丁」,最終翌日下午3時,移除胎盤手術後才轉藥。

手術後5分鐘死亡

死者丈夫曾坤洪供稱,翌日太太情況再轉差,深切治療部醫生指只能保住心臟及腦部,須放棄其他器官。手術取出子宮後,醫生形容「打開有坑渠水味」,應該是炎症來源,惟手術後太太情況再度轉差,須用洗血機及加強強心針劑量,並在血液中發現有大腸桿菌,翌日院方為太太做人工肺手術,但手術後5分鐘便去世。

家屬的代表律師陳詞指,死者與丈夫原本期待著男嬰出生,但現時只留下丈夫獨自照顧自己,形容事件對家屬而言是悲劇。

【一屍兩命】胎死腹中孕婦死於不幸 丈夫:一家三口唔會原諒呢班人

【一屍兩命】孕婦胎死腹中手術後死亡 揭嘉瑪烈醫院缺血小板延5小時取出胎盤

【一屍兩命】孕婦胎死腹中 死者丈夫激動控訴:發燒40度都不檢查胎兒

【一屍兩命】孕婦胎死腹中未能排出胎盤 醫生:切子宮是「死馬當活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