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住屋狹窄影響幼兒發展 理大專家:孩子被動是發展遲緩警號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0/01 19:33

最後更新: 2019/09/11 19:32

分享:

分享: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邊慧敏指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被動、對外界沒有興趣時,便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業意見及協助。(程志遠攝)

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但其實有不少嬰兒在跑道上「大落後」,在0-3歲的腦部發展黃金期,沒有足以的運動及刺激,有可能因而導致發展遲緩、嚴重更可能影響智商發展;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邊慧敏(Tamis)指出,孩子約4至6個月大應心懂得轉身、6至9個月大應可坐著,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被動、對外界沒有興趣時,便響起警號,應及早尋求專業的意見。

不少家長會擔心嬰兒到了某些歲數、做不到某些動是否有問題,Tamis解釋,一般而言,約4至6個月大的孩子會懂得轉身,譬如在仰臥時會打側身,或可以直接轉成俯卧;在6至9個月大時,家長讓孩子坐著時,孩子可抬頭,身體不會下塌;到8至18個月大,孩子可放手懂自己行路,即俗語所說的「三仆、六坐、九扶籬」,均屬正常。

那如何得知孩子發展遲緩的問題?Tamis指出,發展遲緩最大的跡象,是孩子對外界沒有興趣,舉例嬰兒在4至5個月大時,家長對住孩子說話,他會望住你、對著你笑,也會咕咕咕以BB話開始說話,當你比玩具他、他會雙手接玩具放入口;又或會見到他伸懶腰:「遞手遞腳腳撐撐」:

萬一如果你發覺孩子很被動,對住他說話時,他不哭不動沒有動靜,便是一個大警號!

她指出,若孩子沒有先天高危因素導致發展遲緩,即使家長完全不理會、他們也會自己學懂轉身或行路等動作,只是進度較慢;但她提醒,若孩子在黃金期3歲前,大腦受到的刺激不夠多,長遠來說,不單止影響他們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甚至會影響他們的智商。

因此,一旦家長發現嬰孩的兒發展停滯不前,便有需要請教醫生,尋求早期療育。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治療診所」提供兒童發長服務,為有特別發展需要的兒童,提供評估、治療及訓練服務。Tamis補充,有問題的孩子,若錯過了3歲黃金期才接受治療,並不等於判了死刑,只是3歲後才接受治療,可能需較長的時間才能追得上同齡小朋友進度,建議及早對症下藥,才是治療發展遲緩的最理想方法。

記者:勞佩欣

邊慧敏示範6個預防幼兒發展遲緩的小運動,詳情【按此即看】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