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晚期癌患輯錄人生故事 26歲安寧義工:學懂不放棄人生智慧
發布時間: 2019/03/19 12: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1
昔日曾覺得老人家苦悶、反應慢,26歲女生林思敏自從成為了安寧義工,服務晚期長者病患後,始發覺老友記反應快又健談,相處期間更學到他們的人生智慧,助人之餘自己亦獲益良多。
思敏讀大學時修讀輔導心理學,學習輔導技巧及扮演一個聆聽者角色,然而當時的她自覺不太懂得與老人家相處,認為長者談話苦悶、反應慢。畢業後,思敏選擇了當瑜伽導師,卻沒有放下輔導知識,加入聖雅各賽馬會安寧頌「安好」居家服務,探訪晚期病患,助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舒適、安心自在。
由不願與老人家接觸,到當義工服務晚期長者病患,何以思敏會踏出這一步?她說:
踏入社會工作後想擴闊眼界,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所以想嘗試做安寧服務,甚至了解死亡。
思敏現時的服務對象曹生是一名年逾80歲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她稱,安寧義工的存在意義是帶病患走出負面思想,感受正能量。例如病患說這天膝蓋好了,但身體其他關節痛,思敏會集中以膝蓋情況好轉作話題,鼓勵對方多走動,向好的方面思考。她又會準備一些打氣活動讓服務對象參與,簡單如看電影、結伴去街市買菜亦可。
早前我與曹生去了公園放狗,其實他一直很想養狗,可惜生活環境不容許,剛好有義工朋友養了兩隻狗,於是便安排一起玩。整件事感覺像能彌補曹生生命中一項做不到的缺憾。
經過相處,思敏體會到老友記健談、反應快的一面,更重要是從他們身上學習人生智慧。現時思敏會替服務對象撰寫「生命故事」,將他們人生重要的事跡輯錄成書,流傳給後人。而思敏在曹生身上,就學懂了不放棄的精神。
曹生約9歲時開始讀書,但因為日本侵華被迫逃離家鄉,失去學習機會。直至走到來香港,縱然生活艱難,他仍然堅持尋覓讀書機會,於是到一所天台教室做義工,幫忙做印刷、準備教學物品的工作,藉以學習寫字、閱讀。這種不言棄精神值得學習!
訓練成為安寧義工期間,思敏明白到照顧的晚期病患這一刻狀態良好,下一次探望身體狀況可能會急轉直下,她亦曾經歷過服務對象離世的無奈。正因為這些體會,思敏對死亡不再忌諱,甚至會與家人探討身後事,
自己也睇開了,不再介懷生存多久、不抗拒死亡。只要這刻仍然生存,就要享受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多生死教育故事,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