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混合腸泌素 控糖效果佳

特約

發布時間: 2019/03/05 16:00

最後更新: 2019/03/06 09:39

分享:

分享:

糖尿病是常見的都市病,更是香港十大殺手之一,據香港糖尿聯會的數字顯示,現時全港約有逾70萬人罹患糖尿病,即每10人當中便有1人患病,數目更有持續上升的趨勢。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長期偏高會破壞血管和神經系統,可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糖化血紅素長期偏高及不穩定,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併發症的出現。

糖化血紅素過高 易誘發併發症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胡依諾解釋,糖尿病是因為醣類代謝異常引致血糖過高的慢性病。糖化血紅素(HbA1c)可以反映過去三個月之平均血糖水平,正常人的HbA1c應該在5.6%或以下;若然升至6.5%或以上,便可診斷為糖尿病。另外,可利用該指標預測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HbA1c每上升1%,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就增加超過兩成。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最新指引,一般情況下控制HbA1c於7%以下可算及格;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年輕,患病時間短,未出現併發症或其他可能縮短壽命的共病,最理想是把HbA1C維持在6.5%以下。若每日的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兩者都控制得宜的話,HbA1c就自然較易達標。除了通過調節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外,更需適當藥物的協助,其中胰島素就是一種較常見的藥物。

胰島素、腸泌素是甚麽?

由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是一種有助降低血糖的荷爾蒙,當醫生診斷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時候,便可能會處方胰島素補充劑。「胰島素補充劑分為長效和速效兩類,長效胰島素通常一日注射一次,目的是提供身體基礎需要的胰島素,主要幫助控制空腹血糖水平;以往,餐後血糖升幅較大的患者可能會每餐於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以控制該餐所致的血糖波幅。但速效胰島素可能需每天注射多次,劑量亦要個別調校,配合每餐澱粉質攝取量,否則容易引致血糖過低,甚至體重上升。」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胡依諾指引,每個糖尿病人的體質也不一樣,必須因應病情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胡醫生解釋,「腸泌素其實是進食後,食物接觸到小腸而分泌出來的荷爾蒙,它可幫助調節胰臟在餐後胰島素的分泌,減緩肝臟釋出糖分到血液,並減慢將食物排放到小腸,有效幫助餐後血糖升幅控制在理想水平。」

二合為一 雙管齊下

有臨床研究發現,若同時使用長效胰島素和腸泌素,相比選用長效胰島素配合餐前速效胰島素,使用腸泌素的患者少一半機會出現低血糖,體重亦有減輕。1

現時已有新型的二合一針劑藥,把長效胰島素和腸泌素二合一注射,其中一大優點是不需每餐餐前注射,一針已可以控制全日血糖,加上腸泌素會增加飽足感,亦有助協調胰臟在餐後胰島素的分泌,同時可自然調節進餐攝取量,對穩定血糖和控制體重有一定幫助。簡單而言,新型的二合一針劑藥集胰島素和腸泌素的優勢於一身,發揮更強大的藥效,助糖尿病患者更輕鬆控制血糖水平。

個案分享

年屆中年的A先生患糖尿病超過十年,之前已經一直服用兩種口服降糖藥及每天要注射兩針總共70多單位胰島素;但過去幾年糖化血紅素(HbA1c)一直未能受控,徘徊在8-9%,卻又時常出現低血糖的徵狀,而且體重幾年內由80公斤上升至86公斤,腰圍增至43吋。由於病情失控,他被轉介至胡醫生徵詢糖尿專科意見。胡醫生為他進行了24小時連續葡萄糖監測,發現多次低血糖紀錄,於是建議轉換一日一次的長效胰島素和腸泌素二合一針劑,亦逐漸將劑量下調至每天只需30單位,再配合改善飲食的方案,五個月內A先生的體重下降回80公斤,糖化血紅素亦降至6.8%。A先生對於能控糖達標同時減少低血糖症的出現,減去6公斤體重,及能夠由每日兩針減至一針感到非常滿意。

1Rosenstock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6;39:1318–1328.

(資料由胡依諾醫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