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服務隊 海陸空搜救隨時候命
發布時間: 2019/08/12 16:44
最後更新: 2019/08/12 17:00
從意外救援、空中救護、撲滅山火、走私偵緝、大氣測量到炮彈移除,26年來政府飛行服務隊(GFS)無懼陷入險境「隨時候命」 。
原來其正式編制僅約300人,細絕正規紀律部隊。總監陳志培稱,歷史使然,他們肩起了外國常交給軍方、私營外判商的任務,語帶自豪道︰
全世界沒另一機構,像我們政府飛行服務隊,把所有工作集於一身。
在港大歷年民調,GFS得分幾乎只遜消防處,卻亦是公眾最陌生的部隊,連現職員工亦曾覺神秘。
陳志培早前於會展公開拆解GFS的前世今生——84年《中英聯合聲明》初定回歸後駐軍安排,港方即着力填補飛行服務的潛在缺口,原本仰賴志願人員的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終於93年4月1日正式轉型成民航身份的GFS,歷年來上山下海,職責愈見廣泛,包括飛至逾3萬呎高空,為天文台向颱風風眼投下探空儀。
以召喚次數計,空中救護疏散傷病者可算GFS第一重責,但行山人士求助數目近年明顯增加,16年初隊員更曾於59年來最嚴寒的一天,拯救受困的大帽山賞霜者、鳳凰山登山客。
「剛上班0700時間,(出動)鐘聲已經響起!」健碩的三級空勤主任莫景揚憶述,
當日好凍好凍,我穿了一件外套仍不夠,還要不停添衣,再加暖身貼
但一被放到半空準備救援,雙頰頓感刺痛。由晨早至黃昏,他們馬不停蹄出動了七架次,救出35人,其間有隊員連身上唯一保暖大衣都借給市民,返回機艙時已冷得嚴如「乾屍」。
當天,GFS的直升機機身曾跌至攝氏負10度,迫着暫緩任務。高級機師王俊邦解釋,他們不僅擔心玻璃結霜影響視綫,「旋翼結了冰,飛機就愈來愈重;引擎結冰有機會死火,失去動力。」
陳志培表明,理解人們傾向高估自身能力、低估四周危險,
沒有人故意去危險地方遇險,只是為了坐直升機,這是我的信念。
要冒險任拯救員的莫景揚和吳百恒亦稱,只會擔心待救市民,而非怨憤,
我們的職責其實係去做這件事(救援)。
王俊邦着聽眾閉上雙眼、熄滅燈光,就能想像一般夜間執勤景致,日間救援則常如凝視白熒幕,且不論晝夜機身總難免「𠺘下𠺘下」。
天氣差,(民航機師)會避,讓乘客舒舒服服去到目的地。飛行服務隊機師呢?對不起,我們沒法避,因為傷者不會說你選條很平穩的路綫才來救我吧!
一旦慢了,反有受投訴之虞。
空勤主任儼如機師的「第二對眼」,盡覽後方和下方現況,高呼口令「Forward five」,機師就知要前飛5米,免撞到障礙物,停到待救市民正上方。若船隻是於驚濤駭浪下遇險,王俊邦說機師怎都要竭力靠經驗和器材停定半空,一旁的空勤主任倒拿着咪高峰,作勢搖晃來模仿自己下海救人面臨的風險。王俊邦以一常見遊戲來描述搜救背後的團隊精神,「一班人把你抱起,拋上天,再接着你,你要對他們有好大信心。」
陳志培謂,當今飛機引擎故障機會極低,但他跟同屬90年首批8個本地華人見習機師的王俊邦皆曾遇過,「所以我們都好夠運,仍可在此跟大家對談。」王氏曾親歷發動機失火、除冰器及液壓系統故障等意外,打趣多得連前總監亦告知︰
正考慮是否還要再跟我飛。
除了吊運大潭郊野徑重達兩噸的二戰炸彈、運送警方、懲教人員應對喜靈洲戒毒所暴動等危險任務,現擁11架直升機和定翼機的GFS,日常也替地政署用數碼航空攝影機高空測量來更新地圖,有需要會幫海事處清理油污,還負責運送物資、接載訪港外賓等一般空中支援,查理斯王子過去便曾為座上客。
以英國為例,陳志培說對方有海岸警隊揹起海上搜救,警務和消防亦各擁飛行隊伍,GFS反因香港細小,可一力推出更綜合多元的服務,
我們是由零開始,有條件把所有工作集中一個部門。
飛行服務隊大事年表
93年4月 | 政府飛行服務隊成立,為皇家香港輔助空軍解散翌日 |
93年8月 | 工程部獲民航處核准成首間直升機認可維修機構 |
96年11月 | 嘉利大廈五級火,首於市區及濃煙中高空拯救,救起4人 |
98年7月 | 總部遷往新機場西南端 |
99年12月 | 直升機於吐露港公路首助警方截獲10輛涉非法改裝賽車 |
00年6月 | 喜靈州戒毒所暴動,黑鷹直升機接載大量警察及懲教人員到場 |
01年6月 | 新界北水浸,3架直升機救出32名市民 |
03年8月 | 海豚直升機出勤時於大嶼山墜毀,兩機員殉職 |
06年8月 | 颱風派比安襲港,於南海遠程搜救起91名船員 |
07年12月 | 海豚直升機首降新田公路,救起重傷小巴司機 |
08年5月 | 派出5人赴四川,拯救汶川大地震倖存者、搜索失蹤者及運送物資 |
10年12月 | 超級美洲豹直升機故障急降城門水塘,工程部60小時內收回運返總部 |
12年5月 | 金紫荊廣場旁新直升機坪啟用 |
13年3月 | 直升機於紫羅蘭山徑附近運走2,000磅重的二戰空投炸彈 |
18年5月 | 已退役捷流41型定翼機遷往啟德跑道公園永久展覽 |
18年6月 | 首於科學館舉行為期4個月公眾教育展覽 |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姚沛鏞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