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法則】不換尿片只管培養女兒獨立思考 沈旭暉:想孩子有選擇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9/24 16:1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0

分享:

分享:

沈旭暉應用國際關係學教女,希望她們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將來與世界接軌。

9月新學年,父母都感嘆兒女長得太快,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博士的小女兒今年入學,他寫下一篇隨筆記錄女兒開學,同時分享與媽媽的關係。雖然他從小在嚴母的教導下,受到不少規範,但作為獨子的他還是一句「其實很愛她」。過去沈旭暉大多集中討論國際關係,少有談及家庭,他教兩個女兒也應用國際關係學,希望她們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將來與世界接軌。

沈旭暉與太太吳凱霖(Bonnie)相識於國際關係課,太太曾是他的助教,二人育有4歲半的大女兒雪雪及兩歲半的小女兒雪糕。Bonnie是幼兒及家庭教育碩士,育兒方面大多由她話事,沈旭暉坦言照顧女兒的擔子落在太太身上,他盡可能早上送女兒返學,周末預留一個下午陪伴她們。他自言是宅男,不享受與人相處,由零開始學習親子課。

我見女兒的時間不多,某程度上幾不負責任,也不懂一般爸爸的湊仔方法。

為兩個女兒,沈旭暉放棄一些自由,他習慣晚上工作寫文章,「不過無論多晚歸,至少我會回家」。(湯炳強攝)

從成長經驗學習為人父

養兒育女有很多瑣事要處理,沈旭暉的育兒法則是「小事不管大事要管」,日常照顧非他強項,即使沒為女兒換尿片,但他珍惜與女兒建立互信關係。回想過去與父母的相處經驗,彼此的互信跟見面時間關係不大,他笑言與媽媽政見不同,即使見面再多也改變不到她,相反見得多磨擦愈多。

沈爸爸是前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沈俊明,沈媽媽則早年於《大公報》英文版當編輯。沈旭暉指媽媽事事緊張,是典型的傳統家長,爸爸則比較放手,也明白事理。

父母教養方法不同,沈旭暉以成長經驗學習為人父,希望女兒不受框架限制自由發揮。(受訪者提供相片)

他不諱言小時候媽媽對他管教嚴厲,限制多多,他有感這套育兒法不能放諸於今時今日,直至為人父母,他只望為女兒創造新的空間,讓她們在沒框架下自由發揮。

望女兒以廣東話為第一語言

對於女兒的教育模式,沈旭暉原本打算順其自然,可是父母的心態少不免隨著環境轉變,他希望女兒所學能與社會接軌。他透露女兒現於國際學校就讀,即使她們將來向不同方向發展也容易銜接。

未來世界有太多不可規劃的事情,但我相信還是需要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資訊科技能力、生存於世界的軟技能,只要擁有這些基本能力,她們在任何地方也不愁生活。

沈旭暉笑言家裡原是自己的「樂土」,女兒出生後已變裝成她們的天地。(受訪者提供相片)

說起女兒就讀的國際學校,這位國際關係學者看到當中的中港矛盾,講廣東話及普通話的學生與家長分成兩個群組,彼此對社會事件的觀點截然不同,沈旭暉認為這正正是社會的縮影。

有一次,大女兒回家要父母跟她講普話通,抱怨講普通話的同學都不跟她玩,沈旭暉發覺她潛意識認為講普通話較優越。身在香港,他希望女兒以廣東話為第一語言,但從此事可解構香港慢慢出現問題,要從結構性改變。

帶著女兒去旅行,女兒24小時對著爸爸,父女感情大增。(受訪者提供相片)

遊走世界以香港為根

每月出走探險已成為沈旭暉的習慣,有一位經常遊走世界各地的爸爸,年幼的女兒早已認得很多國家及國旗,只是當太太轉述女兒祈禱時問「爸爸在哪裡」,他心裡不免內疚。

早前他到中亞吉爾吉斯,女兒就祈禱「爸爸在吉爾吉斯平安」,縱使她們根本不曉得吉爾吉斯在哪。沈旭暉享受自由,但人生總要取捨,有了家庭孩子不能隨便說走就走,「浪子」為了女兒已少去長途旅行。

沈旭暉從索馬里蘭回來,教女兒認識索馬里蘭國旗。(受訪者提供相片)

沈旭暉擁有不同的工作基地,令他可以自由遊走,譬如有一年他在新加坡生活,又曾到訪美國一段日子,現時於台灣尋找新的基地。他認為未來世界不存在「移民」的概念,一如以前移民加拿大好像生離死別,但今日世界時空已顛覆。不過,他骨子裡還是喜歡香港,以香港為他的根,無論身在哪裡也有強烈的身份認同。

身兼多職的沈旭暉經營不同的生意,同時是港大及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他強調沒打算從政。近月他就社會事件在Facebook發聲,出於「保持沉默一輩子就這樣過」。

如果我是年輕人,毫無疑問已走在前面,可是到我們的年紀卻有很多現實考慮,大家畢竟生活在不同世代,有不同崗位。

沈旭暉認為過去一代還可按生涯規劃走,可是現在世界已大不同,要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框。(湯炳強攝)

這段時間他反思這代人與女兒及下一代的價值,但願孩子有選擇,不必走同一條路。

如果湊大仔女,只是不住叫他們小心這小心那,找份工作供樓,成世人很沒價值,我不希望下一代如此。

記者︰駱秀玲
場地︰GLOs Cafe by foo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