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派消費券提振經濟 邱騰華:涉龐大公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29 00:34

最後更新: 2019/10/29 00:40

分享:

分享:

受中美貿易戰及反修例風波影響,本港經濟受重挫,不少商店亦倒閉。(梁偉榮攝)

本港受中美貿易戰及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影響,經濟受重挫,尤其零售、餐飲業等服務性行業更是重災。為挽救經濟,建制泛民少有一致促請港府派消費券刺激本土消費,讓市民自救。然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指有關措施涉及龐大公帑,當局要再作考慮。

有經濟學者認為,派發消費券予市民比直接派錢更有助刺激本地消費,政府可撥20億至30億元發放,但若領取程序時間長,市民及相關行業未能即時受惠,變成治標不治本。

邱騰華昨日(28日)出席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時表示,本港第三季多項經濟數字呈現跌幅,情況嚴峻令人擔憂,政府早前已推出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將政府產業減租一半,亦會持續觀察情況,並與業界商討,分批出台不同措施。

建制派立法會金融界別議員陳振英建議港府向市民派發消費券,刺激本土消費,讓市民自救;泛民的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則說,旅客人次減少令多區居民鬆一口氣,又指政府應重視本土消費,同樣建議派發消費券。

邱騰華回應稱,派發消費券涉及的公帑可能非常大,亦要考慮單靠派錢是否就可解決問題,政府已經推出多項措施,減輕市民負擔,相信對經濟有提振作用。

中大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指,政府早前公布的支援業界措施,多以降低中小企經營成本為主,若要振興本土經濟,宜由消費帶動,派發消費券是其中一個可行方法。他以本港一年零售總銷售額2,000億至3,000億元計,認為政府可撥20億至30億元用作消費券的發放總額,刺激港人在本土消費,短期內紓緩零售等行業的跌幅,減少店舖出現倒閉潮或裁員潮。冼又說,派消費券較派錢能振興本地經濟,因派錢巿民未必會都花掉,或選擇儲起部分,另或選擇到海外旅遊,令公帑外流。

經濟學者關焯照形容,派發消費券不但可鼓勵市民在港消費,振興本土經濟,措施受惠對象亦料比退稅或現金補貼政策廣泛,範圍可適用於零售及餐飲業、本地酒店業等的境內消費,從而帶旺市道氣氛,而商家亦應同時推出折扣優惠活動吸客,進一步刺激全民消費。

關指,消費券發放形式及條件、每人可獲取的金額等,由政府決定,「(每人有)2,000至3,000元或以上都是好事。」惟他稱,政府早前派發4,000元的措施,行政效率比預期慢,如當局一旦落實發放消費券,事前應妥善安排領取手續及程序。

關又言,雖然日本及台灣等都曾為振興經濟而向民眾派發消費券,但本港現時情況是源於政治問題而引伸出來的經濟危機,消費券措施的作用僅屬短期,未必可治本,政府長遠也需「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記者:陳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