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父母憂家庭關係與孩子成長 心理學家︰嘗試靜觀滋潤身心靈

親子

發布時間: 2020/01/15 15:5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3

分享:

分享:

爸媽在育兒路上感到身心俱疲,可考慮嘗試靜觀,小朋友也可以靜觀。(圖片︰i-stock)

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爸媽容易不自覺地墮入自動導航模式的「隨意門」,每天的心思就是徘徊遊走在我們放不低或控制不了的事情,為著未來的工作安排、家庭關係及孩子成長、以及香港社會紛爭動盪而緊張擔憂,也為著過去的錯失而惆悵懊惱,把所有的專注放在「未來」或「過去」,卻忽略了「當下」身心的需要,往往直至身心俱疲後,才發現在繁忙生活中滋潤身心靈的重要性。

活在當下知易行難

然而,要活在當下,知易行難,我們很多時已慣性忽視自己當前內心的需要。學習靜觀就是建立與在此時此刻的連繫及察覺,以一顆慈心如實地覺察及接納自己當前的情緒、想法及身體感覺。

實踐靜觀是需要透過練習一點一滴慢慢培養而來的。靜觀可包括靜觀呼吸、身體掃描、靜坐及靜觀伸展練習,我們也可以把靜觀態度融入日常生活中,包括進行靜觀步行及飲食等。今次讓我們由注意自己的呼吸及身體掃描練習開始。

靜觀留意呼吸一起一伏

進行靜觀呼吸前,我們可以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安座,慢慢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留意呼吸的一起一伏,不需要控制呼吸,也不需要刻意地調節快慢,只要順其自然,留心吸氣時肚皮脹起,呼氣時肚皮下降的感覺。

然後,藉著呼吸的流動將注意力帶進身體的各個部位,將呼吸慢慢地擴展到整個身體,帶著好奇開放的態度,觀察自己整個身體,對當刻的各種情緒、想法及身體的感覺,不強求需要達到某種狀態,只需覺察經驗的本質,保持耐心,如實地接納當刻的感覺。

放鬆繃緊肌肉

進行身體掃描練習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由腳至頭慢慢如掃描般移動,例如胸口、喉嚨及胃部等,細心留意及體驗身體不同部分的感覺,並放鬆繃緊了的肌肉,我們在過程中如果察覺到自己分心,只需要溫柔地提醒自己把注意帶回就可以了。

藉著對自己每一刻的思緒、情緒及身體感覺培養更多的連繫,就可以讓自己處理問題時有更多自由及選擇,不再是無意識及情緒主導地回應,靜觀練習有助我們提升對身體反應的覺察,讓我們進一步察覺自己的思想的慣性反應,從而在遇到困難時可以更冷靜及理性地面對。

更多有關靜觀育兒的報道,即睇︰

【育兒心得】靜觀與正念教養 心理學家︰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需要

撰文︰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