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提供友伴互動機會 聆聽孩子助建立社交技巧
發布時間: 2020/02/18 12:5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09
學前階段的孩子對「朋友」的概念和認知很直接,他們會以眼前具體實況為依據來界定誰是朋友,例如:「他和我分享玩具,我們是好朋友」;「今天我在公園裏認識了一個好朋友」;「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一起吃零食」。
孩子透過累積交友經驗,慢慢提升社交能力,家長也可從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個人與群體的關係。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孩子的認知、情緒及品德發展,對日後成長有莫大幫助。
【防疫電子書】免費下載TOPick《新冠肺炎兒童防疫指南》電子書
家長身教的重要
最初,孩子需要透過觀察及模仿學習社交技巧,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多作基本社交禮儀的示範:例如早上與人打招呼、感謝別人幫忙、樂意與人分享、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協助等,讓孩子模仿,從而領悟與人相處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
提供友伴互動的機會
社交技巧需要在真實生活中實踐。多讓孩子參與不同類型的群體活動,可以豐富他們與朋輩相處的經驗。例如:相約朋友到公園玩、與朋友共進午餐、邀請朋友到家中玩耍等。
起初孩子可能會顯得害羞內向,這時父母要擔當陪伴的角色,先與孩子在旁觀察,再嘗試參與部分遊戲,不宜強迫他們立刻參與其中,以免形成壓力。可以嘗試由人數較少的群體活動開始,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擴闊社交圈子。
【口罩防疫措施】小朋友抗拒戴口罩家長如何做? 心理學家教兩招提升動機:親子練習獲取成功感
當孩子與友伴發生衝突
孩子與友伴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彼此社交技巧不成熟而出現衝突,然而這些衝突是孩子學習的好時機。父母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先讓孩子嘗試自行解決問題,不宜過早介入調停,讓他們從中學習聆聽、表達己見、與人協商、輪候等待、禮讓分享等社交技巧及禮儀,繼而慢慢建立同理心,懂得設身處地明白對方的感受。
細心聆聽孩子的心聲
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孩子可能會有良好或不理想的經驗。父母應耐心聆聽,同時讓他們抒發、認識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當孩子表現正面的社交行為,應給予肯定及支持,他們得到正面的肯定,會更有信心和主動與人建立關係。
當孩子顯得逃避,或者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父母也可分享自己與朋友相處的經驗,幫助孩子梳理負面的感覺,並從中學習正確的社交技巧。
【停課不停學】停課勿填滿孩子時間 校長媽媽:腦袋太「充實」有礙幻想創意
【武漢肺炎停課】講師媽媽為子女編時間表在家學習 親子共學免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撰文:救世軍大窩口幼兒學校陳嘉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