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生有蟲】魚生內寄生線蟲暴增283倍 袁國勇蔡瀾從不吃三文魚刺身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3/24 12: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06

分享:

分享:

華盛頓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魚生內寄生線蟲53年間暴增283倍。

不少港人愛吃魚生,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寄生在魚類的線蟲「海獸胃線蟲」(Anisakis),在1978年至2015年之間暴增283倍。如將線蟲吃下肚,或會侵入腸壁引起食物中毒,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以及著名都食家蔡瀾也曾表示從不吃三文魚。

53年間增加283倍 或引發食物中毒

過去有不少論文研究海獸胃線蟲,但今次是首次結合論文結果,研究線蟲的數量如何隨時間變化。華盛頓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海獸胃線蟲」的數量,在53年間增加283倍,結果3月19日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

線蟲可以在各種海魚及魷魚種類中找到。威斯康辛大學水海洋學教授伍德表示,線蟲對人類健康風險不高,海鮮加工商及壽司師傳一般都會將線蟲挑走,線蟲的長度可達2cm。但如果人類將線蟲吃下肚,寄生蟲或會侵入腸壁,引發食物中毒。患者會有噁心、胸悶、嘔吐、腹瀉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引發腹膜炎。在大部份情況下,線蟲會在幾天後死亡,症狀就會消失。

【食用安全】蒸魚後魚骨變藍色疑有毒 海鮮專家李彩華解構食用風險

線蟲會在海洋哺乳動物中生活並繁殖,或對海豚及鯨魚等動物構成巨大影響。線蟲在大海孵化後,首先感染小型甲殼類動物,例如居住在海底的蝦。當小魚吃了這些甲殼類動物,線蟲就會轉移到牠們身上。再隨著大魚吃小魚,大魚亦會繼續受到感染。

伍德表示,目前仍不確定線蟲大量增加的原因,氣候變化、肥料、洋流產生的養分,以及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增加,都有可能是潛在原因。

【食用安全】港媽大埔墟街市買5條紅衫魚 疑藏寄生蟲擰開有血絲【附專家解說】

袁國勇:進食生的三文魚便似食屎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iMoney智富雜誌》專訪時表示,養殖業養殖海產會倒下成公斤抗生素餵給海產,務求令大閘蟹、三文魚能在短時間內長得肥美。袁直言,他從來不吃生的三文魚,因三文魚內含百萬大腸桿菌,

進食生的三文魚便好似食屎咁。

他說,人類進食了含有大量抗生素的食物之同時,人類患病亦需要服用抗生素,人類的糞便含有食物內的抗生素和藥用的抗生素,糞便經過生物鏈的循環又落到泥土和池塘,禽畜、植物和海產又再吸收了糞便的抗生素,惡性循環之下,便出現人類對抗生素的抗藥性,以及面對超級細菌無藥可醫的窘境。

著名食家蔡瀾曾撰文指,「日本人是不吃三文魚刺身」,因為日本人早知道三文魚有很多寄生蟲。由於生活在淺水區域的魚類較易出現寄生蟲,故此日本人只會吃深海魚的刺身。而三文魚需要游到河流上游產卵,故此較易受到污染。

多寄生蟲的淡水魚虹鱒「正名」為三文魚 袁國勇與蔡瀾從不沾口三文魚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