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懷孕22周確診患癌堅持產子 孕婦病逝前留下一句話:感覺到胎動不想放棄
發布時間: 2020/06/25 16:05
最後更新: 2024/11/06 12:45
在親生骨肉與自己之間,若兩個只能活一個,你會如何抉擇?喜愛小孩的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行醫15年,治理過各種婦女病,助病人計劃懷孕;抱過不少新生嬰兒,分享媽媽們的喜悅。她最難忘是,搶救過危在旦夕的孕婦,甚至親睹她們產後病逝,未能見證孩子成長。悲喜交集的這些年,每一個珍貴的小生命,是她在婦產科守護病人的動力。
兩難局面:自保抑或保胎
婦產科要顧及女性的身心需要,幫助她們渡過一生中不同階段。
2004年香港大學醫科畢業後,方醫生擔任實習醫生,親睹新生命誕生的奇妙、嬰兒為家庭帶來的喜悅和圓滿,決定選擇婦產科,並接受專科訓練。在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工作9年後,轉為私人執業,冀花多時間聆聽,了解病人身心的需要。
在公院行醫期間,她遇過一位懷孕22周的孕婦,因忽然失去知覺、羊癇症發作而入院。經檢查後,發現她腦部有惡性腫瘤,方醫生與腦外科醫生及病人商討過方案——終止懷孕,然後接受手術、電療和化療;又或者持續觀察情況,待34週胎兒發展較成熟時剖腹生產,然後接受治療。
結果,病人選擇繼續懷孕,保住胎兒。方醫生明白,對方為30多歲的高齡孕婦,嘗試過一段時間才成功懷胎,得來不易。方醫生憶述:
當時她說已經感覺到胎動,感受到小生命在自己的身體內,可以選擇的話都不想放棄。
確診以來,胎兒發育正常,一切穩定,家屬、醫護人員及孕婦自己也相信能撐下去。不料,及至32週,病情突然惡化,需急忙剖腹產子,再做手術切除腫瘤;惜病情急轉直下,孕婦誕下嬰兒後就撒手塵寰,眾人無不傷心、難過。
儘管患癌,孕婦從沒後悔因為產子而延遲治病。面對生命流逝,方醫生稱:「很多時候醫學上沒有100%的黑與白、對與錯。」她認為無論發生任何事,也得向病人清楚解釋,共同商討治療方案。
有時候醫護理性上覺得較合理的治療方案,未必適合每一個病人。只希望能夠做到幫到病人,又不會令她們覺得後悔。
心痛患癌婦女拒絕治療 有得醫變無得醫
醫生也是平凡人,不是神。生命往往有很多未知數,以及我們不能控制的因素。
最教方醫生束手無策的,是拒絕接受治療的病人。在公立醫院工作時,她曾遇過一名年約50歲、患早期子宮頸癌的婦女;惟患者不想切除子宮卵巢,故尋求中醫及其他治療法,沒再到醫院覆診。
兩年後,患者因陰道出血緊急入院,經檢查後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盆腔、腹部和肺部,不能再接受任何根治的手術或電療;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紓緩治療。然而,她拒絕做任何治療,包括紓緩治療;即便如此,她也不後悔。自此,方醫生再沒遇見她,直言感到痛心:「覺得她不珍惜自己可以治癒的機會。病人放棄自己的話,醫生也無何奈何。」
迎接生命的誕生的同時,另一邊廂卻有病人放棄治療,對此,方醫生已學會調節心態,明白生命無常,生老病死更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她說:
只求問心無愧,盡自己一分力去幫助別人。
難以啟齒的事實:渴望生育卻不孕
當病人渴望有下一代,要告知不孕事實,方醫生坦言感到難以啟齒。有位病人備孕多年,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小孩,令家庭圓滿。惟忙於學業、工作等,遲遲未可生育,對方看過中醫調理身體,也看過不同婦科醫生,希望以輔助生育方法完成夢想,惟終也不成功。
高齡產婦卵子儲備少,方醫生曾讓她們嘗試一、兩個週期人工受孕,也告失敗。方她直言,「有仔趁嫰生」的說法不無道理,因卵子的質素和數量會隨年齡下降,而高齡產婦也較易有併發症。
每個生命都有其重量。行醫多年,見盡不孕、流產等個案,方醫生深明成功懷孕、分娩並不簡單,也非必然。問及自己和病人的關係,她謂:
除了是醫患關係,更像是朋友和健康守護者,我只是幫她們渡過女性生命不同的階段。
方秀儀醫生搶救命危孕婦的經歷,請看:【非常醫生】難忘搶救產後昏厥子宮破裂婦女 婦產科醫生:守護病人同渡人生各階段
TOPick「非常醫生」系列專訪了香港各專科醫生,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行醫難忘故事等,讓大家了解白袍以外的醫生世界。當中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肺癌權威莫樹錦、港大肝臟權威黎青龍、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詳見【下一頁】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黃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