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陷阱】飯後碗筷泡水不洗成細菌溫床 10小時繁殖48萬倍或致食物中毒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0/08/29 18:28

最後更新: 2020/09/06 17:06

分享:

分享:

碗筷浸泡水中超過10小時,加速細菌繁殖。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打工仔都在家工作,並在家中煮食,有些人更會習慣食完後將碗筷浸泡,留待有空時才慢慢洗。日本有研究指出,碗碟浸在水中不清洗會加快細菌繁殖,食用後碗筷擺放時間愈長,滋生的數量愈多,10小時可增2900萬個細菌,繁殖率達48萬倍。

團隊建議碗碟宜於泡水1小時內洗好

日本東京大學的食安研究專員關崎勉曾在電視上公開提醒,餐具使用後細菌量約60至80個,擺放時間愈長,滋生的數量愈多,如果泡在水中超過10小時,細菌會增至2900萬個,高達48萬倍。

而碗筷增生的細菌中,包含不少會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這些細菌難以用清潔劑或烘碗機殺死,用清潔劑清洗最多只能減少約千分之一的細菌數,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東京大學的食安研究團隊也建議,由於細菌最快的繁殖速度是約每10分鐘分裂一次,碗碟宜於泡水1小時內清洗好。

點撃以下大圖查看8款不含類雌激素的雞蛋:

點擊圖片放大
+2

餐具泡水10小時 細菌增至7萬倍

另有針對細菌黴菌進行研究的衛生微生物研究中心指出,用過的餐具泡水10小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數目會增至7萬倍。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進食含有該菌所產生毒素的食物所引起,患者多數出現噁心、噁吐、胃痙攣和腹瀉。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是普遍存在於人類和動物腸道內的菌叢,大多數屬於無害,但有些具致病性,可令人類引起腸胃疾病,這些大腸桿菌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pathogenic E. coli)。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也曾經在其facebook專頁「食用玩家」指出,難洗的碗碟泡水後雖然比較容易清洗,但會不斷滋生細菌,洗碗用的海綿、抹布,砧板也會成為細菌的溫床,建議民眾最好進食後立即洗碗,減少細菌滋生。

點撃以下大圖查看6款不含致癌物的易潔鑊:

點擊圖片放大
+2

想知如何洗碗才能最有效減低細菌繁殖,即睇【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