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HPV】本港3成口咽癌及5成肛門癌患者由HPV引致 醫生促免費接種疫苗計劃擴大至小五小六男童料可預防九成以上相關疾病

社會 15:38 2021/05/13

分享:

分享:

中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聯盟委員陳基湘表示,學童越早注射疫苗(最早9歲後)效果越好,因為年幼時抗體較強,所以只需注射兩針已經有效果。(洪芷晴攝)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不但可引起生殖器官濕疣,部分高危更與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肛門癌等有密切關係。有關注團體調查發現,家長雖對子女接種HPV疫苗的接受度高,但仍有不少父母未有安排為子女接種,僅4成男童家長會為兒子接種HPV疫苗。有醫生團體今日(13日)呼籲家長及早為子女接種疫苗,並促請政府將就讀小五及小六的男童納入接種計劃,增加HPV疫苗的覆蓋率。

不同專科醫生組成的「關注HPV聯盟」委託研究機構,於今年2月訪問了851名小五及小六家長,當中近90%女童父母表明同意或已為女兒接種HPV疫苗,另有70%男童家長表示知道男性可接種HPV疫苗,惟當中達60%人未有為兒子安排接種。

調查又發現,不少家長估計孩子要中學才會開始約會,8成人估計子女在18歲後才會有性行為,故大部分人認同應在18歲前接種。但聯盟委員陳基湘教授指,家計會調查發現約7%學生早於14歲已有性行為,反映年輕一代比家長估計更早熟。陳指,兒童在青春期前接種免疫效果更佳,9至14歲者只需打2針,促父母把握時機,在子女接觸到HPV病毒前接種。

聯盟召集人顏婉嫦解釋,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及皮膚接觸感染,男女均有感染風險,並通常於發生首次性行為後短時間內感染,感染後可毫無病徵,大多人士更可於一年多內自行消除病毒,惟若未能消除則病毒會潛伏體內,嚴重更可引發子宮頸癌、陰道、口咽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由於有關男士的癌症較少,所以早年一直則重呼籲女士接種疫苗,惟其實男女同樣有機會感染及引致癌症。

她以澳洲為例,指當地將接種計劃擴展至男性後,令當地21歲年輕人感染生殖器官濕疣的比率大幅降低90%,子宮頸高度異常及癌症個案亦顯著減少。

中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聯盟委員陳基湘估計,本港有3成口咽癌及5成肛門癌患者是由HPV引致,很多國家已經推行為適齡女童注射子宮頸癌疫苗,而女生越早注射疫苗(最早9歲後)效果越好,因為年幼時抗體較強,所以只需注射兩針已經有效果。若女生在15歲或之後注射,已經需要注射三針才有足夠效用。

他續指,由於部分青年可能較早已開始有性接觸,故他呼籲家長盡早為子女接種HPV疫苗,讓子女在未有性行為前得到最大保護。

港府早年公布,在2019/20學年開始為小五、小六女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HPV)接種,團體促港府擴大接種計劃,讓男童亦可接受免費疫苗接種,以免男生錯失接種最大時機。

一文看清「疫苗氣泡」防疫措施,食肆須分4類營運:https://bit.ly/3xy0Jxy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洪芷晴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