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CEO:電車屬於每位港人

City

發布時間: 2015/09/04 13:24

分享:

分享:

近兩星期,電車成為城中熱話,因前城市規劃師薛國強以電車阻塞交通為由,向城規會建議取消電車部分路段。

電車陪伴港人110多年,它低調,卻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登上電車,你會發現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面孔。

現任電車公司董事總經理的法籍一哥魏文(Emmanuel Vivant),以前曾擔任城市規劃工作,他認為如薛國強般的想法其實非常普遍。

在規劃城市時,很多人會將重點放在效率上,但他認為,今天的城規,更應從「如何令城市變得更適合居住和更吸引」角度出發。

看到港人如此支持電車,他想對香港人說:

這段日子,我們想多謝各界朋友支持電車。看到公眾的支持,職員都覺得很窩心。


電車不只屬於香港電車公司,是屬於香港和每位香港人,請你們繼續支持電車。

交通擠塞的受害者

iMoney 記者:前政府規劃師薛國強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建議取消電車中環至金鐘段,以改善中環交通擠塞問題,你有何看法?

魏文:我認為他建議的方向是錯的,香港未來應變成更可持續發展和更宜居的城市,這意味着應有更多綠色交通工具(Green Transport),及更多公共交通工具可供選擇,而不是將其數目減少,所以電車應該保留。

相片來源 : iMoney智富雜誌

iMoney 記者:曾與薛國強接觸嗎?

魏文:我跟他從來沒有任何交流,他亦從沒有向電車公司索取任何資料或講述相關建議。8月15日早上,我是從報章首次得知他有關建議。

一個城市的標誌

iMoney 記者:你認為香港電車有何價值?

魏文:在歐洲,幾乎所有城市都曾出現類似電車的輕軌,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很多城市用私家車、巴士等交通公具取代電車,令有些電車停用。

但後來,政府發現私家車不是一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交通工具,增加車輛數目只會增加交通擠塞的機會,令市民生活質素變差。所以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很多國家重新檢視政策,興建新的電車軌。

現時在歐洲國家,幾乎每個主要城市都至少有一條電車路綫。我以前居住的城市巴黎,在過去15年便增建8條新電車路綫。

香港人很幸運,因為從未廢除過電車。它不單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一個城市的標誌。在三藩市,電車幾乎變成遊客專用,但在香港,電車有歷史價值,同時兼備公共交通功能,有超過八成的電車乘客是每天都會乘搭的本地居民。

iMoney 記者:你認為電車慢嗎?

魏文:我覺得電車本身不慢,它要慢下來,是因為交通擠塞,以及要與其他道路使用者共用空間,所以較以往慢。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找到方法改善電車效率。

iMoney 記者:那麼香港交通擠塞的主因你認為是甚麼?

魏文:電車有百年歷史,電車出現早期,中環沒有交通擠塞問題,至現在才有,所以我非常肯定交通擠塞是私家車數量增加導致。

單在2003至2015年間,香港私家車數目便增加六成。另外,在馬路邊上落貨、違例泊車,亦令塞車問題更嚴重。

電車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交通工具模式,計算載客量後,它比私家車佔用更少道路空間,電車乘客所佔用路面空間比私家車少10倍。
 

所以,電車沒有導致交通擠塞,它反而紓緩交通擠塞問題。如果你住在香港島,幾乎每天都會面對交通擠塞問題,即使沒有電車,也會面對同樣問題。

與地鐵巴士補足

iMoney 記者:將有何行動阻止取消中環一段的電車路?

魏文:我們首先會以電車公司名義向城規會提交意見,希望當局可以否決薛國強的建議。他提出建議後,政府亦向電車公司表示暫不會改變政策,並鼓勵電車公司向城規會表達意見,我覺得政府是支持保留電車的。

相片來源 : iMoney智富雜誌

另外,因為事件引起了公眾對中環交通擠塞問題的關注,這也是一個宣傳電車的好機會,與公眾溝通和解釋電車的好處,並指出交通擠塞不是因電車引起。

其實,電車是交通擠塞的受害者。現時港島區陸續有新的交通設施,如港鐵西港島綫,2017年開通的中環灣仔繞道等,希望有助改善交通擠塞,同時為電車路提供更多空間,回復電車應有的道路使用權。

iMoney 記者:去年年底佔領中環期間,電車部分路段須停駛,加上今年年初西港島綫通車,電車公司在經營上有沒有面對困難?

魏文:當然,西港島綫通車、佔領中環等對電車的營運是一個挑戰,但對電車真正的威脅是交通擠塞。

另外,電車與地鐵的受眾不同,我們具競爭性,價錢相宜,而且非常方便。乘電車每次只需2.3元,但地鐵要6元、8元甚至更多。

另外,4公里以下的短路程,乘坐電車會較地鐵快。因為地鐵每公里只有一個車站,你要下去月台,到站後又要走回路面,而電車站在街上,平均每250米便有一個站。所以我們與地鐵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互補不足。

iMoney 記者:你個人對電車有何看法?

魏文:我住在灣仔,每日乘的士上班,乘電車下班。即使在工作時間以外,我也喜歡乘坐電車,例如放假會與太太一起乘電車,由灣仔去中環、銅鑼灣等。

2007年時,我第一次來港工作,覺得香港很幸運,有電車可以代表香港的特色和獨特性。當時作為一個遊客,我覺得電車對香港品牌和形象有一定重要性。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10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 修改,原題為〈電車CEO魏文:「電車屬於每位港人」〉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