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ce Chan:清新情深的《王家欣》
發布時間: 2015/10/29 17:02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戲名時,已覺得頗為有趣,「王家欣」這名字平平無奇,卻很平實親切,好奇故事是從怎樣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見是黃又南主演、坪洲作敘事背景、九十年代的人事、藍天白雲的海報,一片懷舊而又清新的味道,更增興趣。
後來看宣傳單張,赫然見到編劇之一是王沛然,難道是昔日有線電視那位可愛的包包臉新聞主播?
原來花名「饅頭媽」的她是導演劉偉恆妻子,三年前結婚,現已育有二女(一名小饅頭一名包包,哈哈,很可愛),劉偉恆首次執導長片,夫妻檔合作編劇,不知有何火花?
剛好最近台灣火紅新片,陳玉珊導演的《我的少女時代》(筆者感想可見此篇)上畫,票房報捷、輿論盛讚,前日呼朋喚友同看,確是拍得不俗,題材與片種皆相近的《王家欣》無論從導演、演員到製作規模,似乎都難以挑戰,但既是香港少有的純情小品,無論如何也想對照、比較看看。
星期日下午一看完,我立即就在臉書表示
《王家欣》,我鍾意,喜歡過《我的少女時代》十倍,好睇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百倍,假如女主角不是吳千語(如果換了是……),應該會再動人更多。
雖然故事實在很天真,太天真,天真到全然一廂情願、令人發笑的地步,但也許這才是我最鍾意的地方,很能感動到我。
這段感想,我承認是很主觀的,所謂「十倍」「百倍」,當然不是客觀的量化指標,但其激起的個人情感,卻是真實無虛。
《我的少女時代》從女性角度出發,《王家欣》講的則是憨直少男的癡戀故事,王又南這男主角實在可愛又可敬,我赧愧又欽羨,而有過相似經歷、待人赤誠真摯的男生,就必然看得更為入心、更有感觸。
說《王家欣》天真,其一是因為故事一開始即一廂情願創造巧合 — 純情少男黃又南宅居坪洲,只愛音樂不慕情愛,一日被街坊死黨騙出市區往豪華戲院看電影識女仔,卻不知看的原來是色情片,然而換票一刻,售票員竟是美貌少女(盛君飾),長相甚似李若彤(不過影片裡欲引導觀眾聯想到的是其實是黃又南睡房大門貼着的楊采妮),
黃又南對她一見鍾情,難道誤會間女神又願意與他閒談數句,引得他心花怒放,這樣的開頭,未免太過美好,近乎離奇,觀眾未必信服,那就難以投入。
其二是黃又南雖只一面之緣,從此就為女神着迷,雖只知對方名字,不知她的背景、性格,仍願意為她付出一切,廢寢忘餐地打上電台尋人、掀黃頁逐個電話查問,癡情率真又可笑,後來遇上與女神同名同姓的美女(吳千語飾,造型也與楊采妮相近),又是一奇(相反陳妍希和宋芸樺雖然都是美女,但各自在戲中都不以夢中情人遙不可及的形象示人),
輾轉間吳千語還願意與黃又南一起找尋女神,吳千語起初一直笑其魯鈍,後來相識久了,卻對善良憨厚的黃又南情傾不已,這般美好的故事無疑是糖衣迷幻藥,充滿天真的想像。
可是天真的青春愛情故事往往更加可愛。總有追求「現實」的觀眾(當日坐在我身旁的女觀眾,觀影期間就一直將頭顱放在右肩,間中按按手提電話,彷彿完全接受不到劇情,一臉不耐煩),也有享受浪漫長情的男女(離場時才發現後座是一對老年夫婦,撐着拐杖相扶離開),很難滿足所有人。
而我所看重的,其實不單是醉人的聲畫、甜蜜的情愛,而是一眾角色的性格和思想,看他們在故事發展期間的進步與互動。其實近年甚為成功的台灣青春愛情片,大多劇情誇張,如《我的少女時代》,徐大宇扮劉德華結黨拉橫額向女神表白,豈非同樣誇張。
後段數百學生齊心反抗嚴苛訓導,也是現實生活中難以想像的,為何只接受《我的少女時代》,卻受不了《王家欣》的天真設定呢?
細論影片內容,假如說《我的少女時代》成功拍出了少年初戀的苦與甜、暗戀與錯愛的喜與悲、愛情與友情的互補與珍貴,《王家欣》其實全都不缺。
「王家欣」這名字象徵的愛情幻象(這兒不便直接「穿橋」),就寫得比《我的少女時代》中宋芸樺對李玉璽或王大陸對簡廷芮的盲戀更加深刻,更富啟發。
而吳千語為王又南作的感情犧牲(不遺餘力協助眼前人追求虛幻的夢中女神,甚至甘冒背叛之名隱藏最終秘密)與實際付出(如籌辦最後那場「王家欣聯誼會成立晚宴」),也不會輸於宋芸樺為王大陸做的一切。
在癡心錯付過後,《王家欣》的黃又南不再迷惘,從此成長,明白到甚麼才是真正的愛情(必須是真有了解,兩心相通),也願意犧牲自我成全親姐之福(一直以來他都沒為家庭付出過甚麼),甚至暫時放低歌手的理想接受現實的殘酷(結局時正值九七,又南從事金融行業,只怕之後就要面對人生另一大挫折,劇本從不揭示他與吳千語現在的發展,讓觀眾自行想像,頗具餘音)。
相比起來,《我的少女時代》中王大陸到故事最後終於驅走「害死」故友的罪疚感,求醫治頑疾努力讀書,並對至愛留下最深情的禮物錄音帶,當然同樣動人,但感覺上其實更為童話,更為公式,嗅不到現實的味道。
這也許是這兩部影片最吊詭之處 — 觀眾覺得《我的少女時代》情感真摯,卻避過不提其浮誇嬉戲的本質(包括利用巨星作收場的結局);批評《王家欣》幼稚矯情,但不細心看其連接香港現實處,那就顯然未盡道兩部影片的優劣處。
當然,不是觀眾的所有質疑都不成立。例如有觀眾認為影片選角出了問題,吳千語相貌不遜盛君,就算是有所不如也好,倘若「這些機會屬於我」,許多男士也許已立即選眼前人放棄覓芳蹤,
但我認為以黃又南一角的癡情,一時間看不到眼前人的好也不奇,何況吳千語在初段表現的性格確不討好,這個敗筆實不如想像般致命。
何況導演很聰明地將戲份分到不同角色身上,人人都有戲,《我的少女時代》的配角無疑精彩,例如何美與櫻木這對活寶就很有趣,但《王家欣》有單立文和劉美君這一對搞笑的,也有白彪與雪梨這一對情長的(個人認為這是《王家欣》最動人一段),老中青的愛情都有寫到,《我的少女時代》反而沒寫得那麼廣闊了。
至於論到故事的巧思,比如是錯摸的運用,《王家欣》中「王家欣」這名字與梁詠琪的身份,就決不比《我的少女時代》任何一個設計遜色,例如李玉璽與簡廷芮養狗(卻誤導為私通生子作輕鬆笑料)一節。
因此,單論角色描寫之深,故事意旨之真,《王家欣》也不遜於近年台灣的成功作品。
是的,論整體,《我的少女時代》無疑還是稍勝一籌,即使不說劉德華與言承旭這兩個令無數觀眾驚呼難忘的「機關」(相比起來李克勤、尹光、糖妹等只能算是有趣的客串了),陳玉珊的導演技巧也比劉偉恆豐富成熟,攝影、美指、音樂,都比《王家欣》可觀。
《我的少女時代》令人又哭又笑(除了最後二十分鐘瘋狂落藥煽情外,其實全片搞笑位多過催淚位),看得觀眾感動又開心,而影片牽動的九十年代情懷也具體可感得多(從衣食住行到四大天王,尤其是台灣中學的生活,當然《王家欣》也不缺這方面的細節,如傳呼機、電話簿,都很令人懷念),可謂面面俱圓。
至為關鍵的,是宋芸樺的演技實在比吳千語優勝太多(儘管後者已有進步),角色性格也可愛親切太多。
吳千語為何一開始要玩弄黃又南?她有不愉快過去嗎?她一直是個高傲少女嗎?後來她與黃又南一同找「王家欣」時,心情又是怎樣?
影片沒有對此多作描寫,觀眾自難認同這個角色,難免影響對後情的感受。這是《王家欣》無法否認的缺憾,但我認為真要補救,從細節入手,只需在前段多補幾場短短的戲份,多幾個表情鏡頭作累積,無奈現在已是太遲。
其實《我的少女時代》雖然劇情豐富,但也有牽扯笑料之病,節奏稍顯散慢,但追求過癮歡樂的觀眾,倒未必會在意這點了。
再說,製作規模雖未必是決定電影質素的關鍵,但對觀眾的觀感實在不無影響。
這類愛情或言志小品,劇情多少有公式可循(這兒的「公式」全沒貶意),正如動作片最後必有升級的打大佬決鬥,愛情或言志小品也必須有感情爆發的橋段。
《我的少女時代》中數百學生齊抗嚴苛訓導的一幕,感官上也比只有數十人的「王家欣聯誼會成立晚宴」振奮人心,觀眾購票入場,想多看巨星多看大場面,也是無可避免的。
這樣說,不是想為《王家欣》護航,但仔細比較《王家欣》與《我的少女時代》的優劣,詳細說明兩部電影的主題、角色與製作的異同,我們才能賞味到兩者的真正的趣味所在,不會僅為糖衣所迷,何況,一如蝦醬燒雞翼,街坊風親切,雖然未必健康口味又重,但總是令人回味,不是嗎?
《王家欣》的「本土」魅力,對香港影迷來說,理應更親切貼身多吧,例如豪華戲院,例如影片多處可見的電影海報(包括同是 1992 年的《廟街十二少》《現代應召女郎》《賭城大亨 II 之至尊無敵》等),又如白彪與雪梨在戲院的邂逅(有哪位影迷不想與至愛一起看電影,乃至情定在戲院?),還有最後王家欣(盛君)手上拿著的《電影雙周刊》!
這些有趣的元素,足以把電影許多缺點都蓋過了。《王家欣》,實是香港影迷不應錯過的小品,可惜戲院場次不多,想看,就要快了。
全文刊於作者網誌,獲作者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無論你點對我,我都係咁愛你」——清新情深的《王家欣》〉。
撰文 : Horace Chan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