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含藥殘變「藍血雞」 「壹蚊雞」真測試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4/08 18:04

最後更新: 2016/04/08 18:57

分享:

分享:

傳聞既嘢,真係可以無限loop!2年前一則「藍血雞」的舊聞,昨日(7日)翻生在 Facebook瘋傳,這宗傳聞當年搞到有關食肆要報警,稱是被惡意中傷。不過,有冰鮮雞老行尊解構,打針雞是真的,有藥殘而現形變「藍血雞」也是真的。

該則傳聞載有圖片顯示一隻似被「打瘀」的雞隻照片,自稱事主的李先生當年透過友人回覆傳媒查詢,聲稱在食肆購入雞隻,回家放入雪櫃保存,翌日取出就呈現瘀痕,懷疑雞隻曾打催谷生長針。

有不願公開姓名、專營家禽加工及食肆的集團老闆透露,的確有可能出現「藍血雞」,有兩大可能性,一是受藥殘影響,另一個是加工過程受污染。

該老闆相信,不存在打針催生雞隻問題,但雞隻養飼過程的確要打針防疫。

打針不是問題,問題是要完成最少40日的周期,沒有藥殘才推出市場,但行內有俗稱『趕市』的情況,未完成周期就推市場,雞隻有可能仍有藥殘。

他指,藥殘在雞隻體內,經煮熟後仍然存在,可令家禽肉質起變化,容易滋生細菌,行內所認識是「毛菌」,因此在翌日現形,顯得瘀黑。

他又指,另一個可能性是家禽在加工程序受污染。他解釋,目前供港冰鮮雞理論上是經認可加工場處理,但部分加工場或收集其他非認可加工場處理的冰鮮雞。這些加工場環境衞生可以好差,最擔心是水源,然後包袋是認可加工場的袋。

人吃了有影響,吃一隻無事,吃兩隻無事,吃得多就有問題。(吃了『藍血雞』有何後果?)你見到咁都無理由會食!

要提防吃了含藥殘或受污染雞隻,該老闆提供以下貼士:

  • 留意雞隻淋巴位置:即雞翼對上及頸附近,淋巴是打針位,如果未完成周期散發藥殘,淋巴或特別腫大。
  • 注意略帶苦味:含藥殘的雞肉肉質無分別,但味道微苦,行內人吃得出,一般人未必能察覺。
  • 在食環署網頁翻查認可加工場名單,確保所購冰鮮雞來自認可工場。

該老闆強調,本港市場出售的冰鮮雞,肯定有來自非認可加工場,但比例佔多少則不清楚。他認為,本地食雞市場,遲早是全面冰鮮雞的天下,食環署必須加強巡查內地認可加工場,亦要加強抽驗家禽藥殘,保障市民食雞安全。

本報由食肆購入現正進行推廣的「壹蚊雞」,堂食每隻1蚊,外賣價148元;經過一日後,外表上狀態良好。(經濟日報記者攝)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說,肉類變藍情況罕有,常見食物中毒或感染人類的細菌,理論上都不會令肉類一夜變藍。他估計雞肉變藍與打針、細菌滋生無直接關係,但不排除會有肉類因細菌感染而變藍,未能下判斷。

他又提,肉類肯定不可長時間放在室溫環境,即使肉類已煮熟,仍有小量細菌存在,細菌可在室溫下生長,食物若在室溫下多於數小時,或會引致金黃葡萄球菌繁殖、產生毒素,令人出現痾嘔,而長期病患或長者更有致命風險。

食安中心回覆指,2013至2015年,於文錦渡食品管制辦事處分別抽取了71個、58個及114個內地進口冰鮮雞樣本作獸藥殘餘測試,化驗結果全部滿意。 

中心每年都會派員巡視供港的備案家禽養殖場及禽肉加工企業,確保其飼養及管理符合供港冰鮮禽肉的檢驗檢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