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沐浴露致敏標籤 跟濕疹講Bye Bye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7/15 11:18

最後更新: 2016/07/15 16:00

分享:

分享:

沐浴產品愈用愈痕?明明沐浴產品標籤聲稱「敏感肌膚適用」,但皮膚敏感、濕疹人士用後依然周身痕癢難耐,消委會抽查了市面上共60個不同牌子的沐浴產品,多達23款則含有可致敏防腐劑。

(詳看〈愈洗愈痕?沐浴露過敏成分逐個捉〉)

消委會指,即使產品有上述聲稱亦不代表產品沒有致敏物質。因此建議消費者,必須細閱產品的成分列表資料,而不應單看宣傳字句。

TOPick現教你認清產品標籤,擺脫致敏源!

1. 產品字句不能盡信

坊間上不少沐浴產品標榜成分有機、經皮膚科醫生認可,或聲稱敏感肌膚適用,吸引消費者購買。

消委會比對測試的產品標籤後,當中有11款標榜「成分天然/有機」、8款「性質溫和」、7款聲稱為「皮膚科醫生認可/推薦」或「經過皮膚敏感測試」,而聲稱「不含皂(soap free)」和「無色素/無香料」的各有5款,聲稱「敏感肌膚適用」和「不含parabens」的則各有4款。

相片來源:《選擇》月刊截圖

消委會強調,產品有上述聲稱,亦不代表產品沒有致敏物質,消費者在選購時必須細閱產品的成分列表資料,而不應單看宣傳字句。

2. 如何從標籤上分辨致敏成分?

消委會指出,沐浴產品中如有「游離甲醛」、「可致敏防腐劑MIT或CMIT」,有機會增加令部分人士用後致敏的機會。

消費者可留意以下字眼:

MIT 或CMIT/MIT 混合物

消委會指出,皮膚容易過敏和患有濕疹人士,建議避免選用含MIT 或CMIT/MIT 混合物的產品。

皮膚敏感、濕疹人士記緊不要選購有「methylisothiazolinone」及「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這2個字樣的沐浴露牌子。

防腐劑MIT被評為美國接觸性皮膚炎協會評為「年度致敏物質」,根據歐盟標準,沐浴露MIT最高濃度僅0.0015%。

甲醛

相片來源: 消委會

相片來源: 消委會

消委會指,。如皮膚有傷口,或容易出現敏感反應的人士,較低游離甲醛量相信已可能導致皮膚有不適反應。

除了上述兩種成分,以下成分亦可能釋出甲醛:

  • diazolidinylurea
  • DMDMhydantoin
  • quaternium-15
  • sodiumhydroxymethylglycinate
  • 2-bromo-2-nitropropane-1,3-diol
  • 5-bromo-5-nitro-1,3-dioxane
  • benzylhemiformal
  • imidazolidinyl urea

消委會引述報告指,化妝品中的游離甲醛(free formaldehyde)水平如達到200至300ppm(0.02%至0.03%),短期使用亦有可能引致正常皮膚出現皮膚炎。

表面活性劑sodium laureth sulfate 

如果看見表面活性劑,例如sodium laurethsulfate和ammonium laurethsulfate等字眼出現在沐浴露上,也應小心,因為這些物質受二噁烷污染的機會較大,短時間接觸二噁烷氣霧可能引致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反應。

不過,消委會補充,沐浴產品與皮膚接觸的時間甚短,應不會對消費者構成健康威脅。

3. 如何跟痕癢講Bye Bye?

TOPick早前報道,皮膚科專科醫生何家強則指,洗澡水溫勿過高。

沖涼水溫偏高(超過 38-40 度)會令身痕者覺得舒服,主要是因為神經綫感受熱力時,痕癢感覺較易消失,但這止痕錯覺只在一時,水溫過熱其實有可能灼傷皮膚,更影響皮脂這層本已不大夠的保護膜,令皮膚內的水份流失更多。

另外,患者也宜做好皮膚保濕。他建議,可用Emulsifying Ointment(俗稱豬油膏)和 Aqueous Cream(冷霜)代替皂液,以此抹身清潔可更增加保濕作用。

天然美容專家李韡玲則在其專欄指出,如痕癢難擋、可用一塊片糖煲水來洗抹,甚至是浸浴(當然要多加一塊片糖),一日2至3次,每次時間不少於15分鐘,以7日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