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台食材分級 港可否仿效?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16 00:53

最後更新: 2016/08/16 00:54

分享:

分享:

消委會檢測坊間醬油,結果發現3款生抽醬油、4款老抽、2款蒸魚豉油、1款甜豉油及1款辣椒頭抽檢出或有可能令人致癌的「4-甲基咪唑」,但本港對此並未有任何規管。

事實上,台灣醬油有分甲乙丙三級、日本生果有分秀優良並4級別、美國就將雞蛋分AA、A及B級別。食物有清晰的質素分級,有助市民了解其消費是否物有所值,緣何本港沒有這類保障消費者的資訊?

資深廚師周中師傅及「添好運」老闆麥桂培(培哥)均指,業內就所有食材其實都分等級,包括海味、急凍海產、肉類等均有,大多以產地、大小等質素分級。

培哥以急凍蝦為例,產地印尼的質素較好,即使同樣從印尼進口,有否「剔腸」、大小等,亦影響評級。他說,食材質素亦反映於價錢上,市民如要選優質食品,直言只能靠「一分錢一分貨」。

反觀海外有不少按食品質素分級的公開資訊例子,港人最熟悉的相信是日本產生果,按果糖度、顏色、大小等質素分秀、優、良及並4級,在水果零售包裝一覽無遺。

美國農業部亦將雞蛋分為AA、A及B的3個消費級別,評級時包括檢驗蛋殼潔淨度、堅硬度及形狀,甚或抽檢打開檢驗;如雞蛋高挺、蛋黃穩固,蛋白由厚至薄散開、範圍亦大,就屬AA級,有關分級也是在包裝標示。

香港可否仿效?尚營坊高級營養師黃凱詩認為,食物種類太多,要將所有食品分等級亦非易事。她建議港府可以要求業界於產品標籤上,標明成分含量,即豉油中大豆含量多少,以便消費者更易就產品成分作出選擇。

 

陳正怡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