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醫療卡有病看不好 醫生親自解構原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0/04 20:43

最後更新: 2016/10/06 19:24

分享:

分享:

「勿用公司醫療卡,會處方較差的藥物,看不好的!」這說法一直流傳,究竟用醫療卡平價看醫生,獲處方的藥物是否真的較差?若不是,又為何用醫療卡看醫生,總是看不好,要多看一次才見效?在這流感即將肆虐的季節,TOPick訪問了家庭醫生和藥劑師,為打工仔女解開這個謎思。

現時診所及醫院所用的藥物,可大致分為專利藥(又名原廠藥)及非專利藥(又名非原廠藥)兩種。一般而言,藥廠研發出新藥配方後,若獲批專利權,可享獨家生產該藥物的專利權約20年;當專利權限過期後,其他藥廠都可以生產該藥物。

由於專利藥只有一間藥廠獨家生產,故售價一般較昂貴。相反,由於非專利藥開放予所有藥廠生產,雖然配方一樣,但當供應增加時,售價明顯降低。為了減輕醫療系統的經濟負擔,不少國家都會採用非專利藥,包括本港醫管局。

【延伸閱讀】醫療通脹停不了 全港最平私家醫生診金連藥85元

本身是家庭醫生的醫學會會董的鄭志文坦言自己也是用非原廠藥。鄭認為,在法例監管及抽樣檢驗下,專利藥及非專利藥的藥效分別不大,藥廠的生產環境理論上不會影響藥效。

鄭認為,若有病人認為使用醫療卡求診後總是久久不能痊癒,相信與使用非專利藥無關,部分是基於病人的心理作用;他又舉例,若病人患傷風、感冒,當他使用醫療卡初次求診後,病情已近半痊癒;當再求診其他醫生而不用醫療卡,而又一次痊癒了,就誤以為是用醫療卡較差。

不過鄭志文承認,使用醫療卡求診,診金連藥物是收取不多於100元的費用,若醫生將其中80元用作藥物成本,變相做「蝕本生意」,故不排除有醫生「睇餸食飯」,減少藥量,或向病人收取額外費用才可處方足夠的藥物。

【延伸閱讀】傷風感冒睇醫生 處方維他命C原來是無用

藥劑師指,若用公司醫療卡平價看醫生,有可能因成本問題,沒獲處方足夠藥物。(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非專利藥的售價只是專利藥售價的1成至2成,受醫療卡廉價收費的影響,有醫生會減少用藥的種類及使用非專利藥。相反,若病人告知可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有醫生會刻意向病人多開幾種非必要的藥物,務求將診金連藥費達致最高的賠償額。

崔提醒,使用非專利藥時,要特別留意藥物生產的地方,儘量挑選產自歐美地方的非專利藥,品質較有保證。他指,即使藥物的配方一樣,藥廠的環境也會影響藥物的質素。若藥廠的品質管理不足,有機會降低藥物的藥效、藥丸較易碎及有雜質。

中大藥劑學院一項尚未公布的調查亦指出,使用非專利藥有機會導致出現副作用。中大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指,其與團隊於今年以問卷訪問了70多名醫生,當中3成受訪醫生表示,病人由專利藥轉用非專利藥後出現副作用,當中以心臟藥為主,病人出現頭痛、心跳減慢或加快的情況。有關數據尚在整理中,料將於下月公布研究結果。

對於出現副作用,鄭志文認為當中或涉及偶發性因素,巧合地出現一些症狀,不應以偏概全地歸咎於非專利藥。

【其他熱話】古靈精怪化學劑 養殖三文魚可能致癌?

【其他熱話】淘寶傷透多少創作人的心 港產設計師反向假貨商道歉

【其他熱話】急凍魚柳超平真相 原來牠們吃垃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