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的幕後功臣 急症室主管成就神級製作
發布時間: 2017/03/30 18:28
最後更新: 2017/03/31 19:51
無綫劇集近年屢被批評,有關醫護的劇集錯漏百出,手術時出現無血的手術刀和紗布,護士工作時雙手插袋等等,難怪無綫重播19年前重頭劇《妙手仁心》,獲觀眾大讚製作認真。《妙手仁心》被視為神級製作,幕後功臣是當年威爾斯醫院急症室主管張偉麟及一班義務醫生,提供急症室真人真事個案,並輪流通宵協助拍攝,督導演員由如何嗌「clear」,到「電心」和插喉的每一個動作。
《妙手仁心》重播,有現職醫生在網上留言,大讚當年製作細微,其中一集提到一名婆婆因子宮下垂到急症室求診,有一秒鏡頭拍到病歷,的確印有大埔拿打素醫院,內容與劇情中婆婆的病況吻合,字迹與現實中一樣潦草,更有醫生簽名。
當年為《妙》劇提供顧問意見的張偉麟,現已是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位居醫管局「第二把交椅」。張偉麟接受TOPick訪問,重提當年拍劇細節仍然難忘。
張偉麟指,一切要追溯到1994年,由美劇《ER》(仁心仁術)開始,當時有朋友介紹,他開始幫無綫做《ER》的翻譯顧問,屬義務性質不收錢。
張偉麟解釋,當時在市民心目中,急症室不是一個專科、不太專業;當時有一個心願,是要令急症室服務更專業,提升它的形象。他說:
想靠這些拍得好的劇集向市民闡述,急症室都是救傷扶危,入面都有很多很困難的決定。
張偉麟當《ER》翻譯顧問,一做就十多年,直至劇終。
《ER》在香港口碑好,無綫見有市場決定拍港版《ER》,正是《妙手仁心》,當時經醫管局找張偉麟做技術支援,其他曾提供顧問意見和協助拍攝的醫生,今日已位位高層,包括當年的東區醫院急症室主管劉楚釗,現為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還有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科部門主管陳德勝,現同時是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統籌專員。
【延伸閱讀】《妙手仁心》真實版 急症室醫生黃金15秒起死回生
張偉麟重溫當年認真製作的4大要素:
1. 真人真事
張偉麟說,當年提供了一些急症室常見的事情給編劇,例如生離死別、意外、大災難,絕症,精神問題等等。
《妙》劇中其中一個故事是病人需要換骨髓救命,程志美醫生(吳啟華飾演)往游說捐贈者。張偉麟記得,換骨髓的故事肯定是由他們提供,但現實中當然不會由醫生去游說:
捐贈自願的,現在更加有骨髓庫,不是去揾,現在是配對的,當然會有護士去揾捐贈者。
2. 假劇本真病歷
張偉麟說,編劇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很難落筆,亂作可能會脫離現實,所以會按劇情提及的病況,提供實際的資料:
例如休克,維生指標應該是幾多;又例如要用咩儀器,做做咩手術;病人就黎唔得,你會講咩,又要同屋企人講咩?
3. 醫生督導每個急救動作
張偉麟說,他只是負責統籌的其中一人,發動其他急症室同事幫手,全部都是義務的:
幫他們做現場的技術指導,例如點電個心、點樣clear、如何插喉、一些手勢等等。
當時每晚12時才開始拍攝,有8至9名醫生每晚輪流在場指導,起碼拍到凌晨3、4時。
同事都是輪班,我們編了更,夜晚返,大家都有興趣的,做返一套好的劇推廣下急症室服務,大家都有心,不是咁計較。
4. 實景拍攝
拍攝地點是大埔拿打素醫院,當時該急症室只開日間,所以晚間可借出場地拍攝,連儀器也借出,全部都是真的。
【延伸閱讀】睇醫生起碼等3粒鐘 邊間急症室最迫爆?
【延伸閱讀】生倒刺求診急症室 輪候9小時誰的錯?
《妙》劇拍攝近一年,張偉麟笑言最難忘是和明星拍劇:
教明星做嘢,個個我都教過,馬浚偉、林保怡,蔡少芬都教過,他們都很願意學,很平易近人,同佢哋講做錯咗,他們又很願意做返。
當時飾演醫生的演員中,張偉麟認為林保怡做得最似,馬浚偉和吳啟華也好:
林保怡講嘢權威,表現出自信心強;吳啟華做出來很誠懇,很關心的;馬浚偉是年青醫生,有一股衝勁。
張坦言劇本不時有改動,甚至拍攝前1小時才改,演員的預備時間很短,但他們都可以即時投入去演:
佢地好勁,可能做慣劇就係咁,埋位就埋位,記性又好,一來就有戲交,互相有交流,都幾專業。
不過無綫再拍《妙手仁心》第二和第三輯時,醫管局和張偉麟再無幫手,原因之一是拍第一集時,覺得戲劇性太重,與現實狀況有少少脫節。張偉麟舉例:
他們(醫生)成日飲酒,《妙手仁心》是《壹號皇庭》的翻版,《壹號皇庭》律師做完嘢會落酒吧飲酒,就成日用呢個框架套落醫生度,我們放工是去讀書的,我們是去圖書館,醫生唔會咁得閒去飲酒。
張偉麟也坦言,明白戲劇就是戲劇,「唔通同你做紀錄片咩!」
【其他熱話】患罕見遺傳病立志成大體老師:盼跟我一樣的人不再受苦
【其他熱話】勿再雨天挑戰懸崖 山友:救援人員是用性命救人
【其他熱話】醫生也移民? 一圖睇晒邊種職業最易移民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