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生︰開漏藥個案 僅冰山一角
發布時間: 2017/05/13 00:05
最後更新: 2017/05/13 00:23
聯合醫院腎科醫生開漏抗病毒藥致43歲鄧桂思乙肝病發,需兩度換肝續命,10年前伊利沙伯醫院亦揭同類個案。有公院醫生透露,類似個案在公院不罕見,形容已暴露的個案僅是冰山一角,促在藥物處方系統引入人工智能提醒醫生。
有病人組織強烈要求聯院,覆核涉事兩名腎科醫生近6個月內的專科診斷個案紀錄,確保不幸事件不再發生。
聯院日前承認失誤,該院兩名腎科醫生未有察覺鄧桂思乙肝帶菌,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致急性肝炎病發,需換肝續命。有公院醫生直言,類似個案不屬罕見,形容已暴露的個案僅是冰山一角;惟因病人多屬情況嚴重甚或已死亡,不少病人亦不作投訴,故一直未有被揭發。
另一名腎科醫生表示,10年前伊院腎科醫生黃浩聲出現同類事故,病人死亡,其後伊院確曾發生1、2宗類似個案,但該名醫生認為這類開漏藥致肝炎病發的事故不算常見。該醫生又指,腎科醫生於臨床用藥時,理論上應先評估乙肝患者的肝病毒水平,惟他坦言個個醫生不同做法。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要求,院方應就涉事兩名專科醫生近6個月內的專科診斷個案紀錄,委派部門專科醫生加以覆核,目的在確保不幸事件不再發生,保障病人的健康安全。
聯院回覆指,醫院行政總監徐德義及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龔金毅,及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已先後公開交代事件及相關公布安排,現階段院方沒有其他補充。據了解,聯院目前為止未有腎科病人受影響。
【延伸閱讀】事故與器官捐贈 勿混為一談
【延伸閱讀】倡藥物處方系統 引入人工智能
對於鄧桂思的個案,該名公院醫生認為,縱然現時未有相關的用藥指引,但醫生應按臨床判斷用藥,尤其經常處方免疫力抑制劑的腎科專科醫生,「本身應對乙肝比較敏感」,如向乙肝患者處方類固醇,就需運用常識臨床判斷,在用藥前應密切監察其情況,或是聯同肝臟科醫生會診商討。
他直指涉事兩名醫生已有10年專科經驗,足可作獨立判斷,認為二人不但未有察覺鄧桂思乙肝病史,亦未於用藥前檢查乙肝病毒水平等,認為二人「無常識」,須負上最大責任。
但有腎科醫生稱,有關的抗病毒藥「恩替卡偉」雖早已放入藥物名冊,但僅適用於移植及代療病人,上月8日才開放予風濕病症及腎病患者使用,而鄧桂思是今年1至2月在聯院腎科被處方類固醇,他形容醫管局早前稱事件涉開漏藥的說法,是陷醫生於不義。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