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曾考不上英中 寄語學生選科勿太實際
發布時間: 2017/06/01 18:0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4
港大前校長徐立之日前到YHA美荷樓青年旅舍,與學生分享童年往事。這位國際遺傳學權威憶述,童年在木屋區溪澗做的「實驗」如何啟發他成為科學家;還有不善背誦、中文成績差的他,如何憑誠意打動系主任考入中大。
他說自己讀書為學習,不是為考試,鼓勵學生追隨自己興趣;又認為今天的學生、家長都過於實際,「現在能找到好工的科目,明天可能找不到」,為香港人才缺乏科學基礎而憂心。
原來徐立之從前也因升中成績不佳而無法升上英文中學;又因不擅長考試技巧,欠缺背誦的天分,中學時成績亦都未如理想,中文科目更經常不合格;後來讀大學時更僅以三級榮譽畢業。
徐立之1950年生於上海,童年隨父親來港。父親是文人,文學、書法、繪畫、戲劇皆通,但來港之初生活困難,要任職銷售,徐立之童年求學經歷亦四處流離。他沒有讀過幼稚園,第一次上學到一家「三合一學校」,即把小一至小三的學生擠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情況他不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小息時把枱拼在一起,在上面和枱底玩。
童年住大磡村 學校轉不停
不久之後,徐立之轉到「貴族學校」真光小學,過了一會「貴族生活」,因為當時媽媽帶着妹妹回內地,他和父親寄人籬下,可以與屋主兒子一起乘私家車上學。到了小學二年級,徐一家搬到鑽石山大磡村木屋區,他轉到免費教會學校恩光小學,每天乘無牌小巴上學,因學位不足跳級到三年級;一個學期後,學校被改建,他又轉到佐敦谷徙置區7層大廈底層的庇護十二小學分校。當時的他成績不佳,常有科目不合格,但卻是學校少數能考上中學的人。
讀書非為考試 好奇心取勝
徐立之說,自己讀書為學習,不是為考試,加上他不善背誦,能考上大學,旺盛的好奇心是一大因素。他小時候在大磡村木屋區的溪澗玩耍時,會做各種實驗,更試過把摩打插進家中牆上的電掣中,幸好燒保險絲救了他一命;他又因此學會如何修理保險絲。
因為這些經歷,到了中學徐立之的科學知識已比同學領先不少,會考考得2A4B的成績,只有中文考得特別差。
徐立之投考中大新亞生物系的過程亦甚勵志。原來當年新亞注重中文,中文成績差的徐立之被安排在第二天面試,他自知第二天的成功機會比第一天低得多,於是提早一天到中大,午飯時間去找生物系主任。
中文成績差 憑誠意入中大
徐憶述,當時講了自己情況,說很喜歡生物科云云,系主任任國榮教授不置可否,只着他明天再來;第二天任教授直接叫他去見教務長,原來已經認可了他。見到教務長時,對方說了一句:「中文D」,眼看就要拒絕他,最後徐立之卻獲取錄。他後來聽說,原來當時任教授力保他說,徐立之全港生物科考第一。
徐立之勉勵學生,追隨自己的興趣。他認為,香港很多父母、學生都過於實際,擔心STEM教育被忽略,會令下一代錯失很多機會:「現在能找到好工的科目,明天可能找不到。所以最安全還是追隨自己的興趣。」
【其他熱話】軟件工程師港媽創業推STEM 讓女生不抗拒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