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拒推租管及津貼 免影響房屋供求
發布時間: 2017/11/24 07:36
最後更新: 2017/11/24 18:57
租金一直是貧窮戶最大開支,為紓緩基層住屋需要,政府與社福界牽頭推出為期3年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但每每要等良心業主的出現。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別無他法,更反問:「你覺得可以怎樣做?」
羅致光認為,政府不應做任何影響房屋供求措施,租金管制會減低房屋出租供應,相反租金津貼則增加需求,貧窮戶可住到貴一點的劏房,但最終得益者是業主,而起樓起碼要花上8至10年的時間:「即是今日的樓,要10年前已計劃好;今日是計劃10年後的情況。」
扶貧委員會於上周五發表最新貧窮報告,貧窮人數有升無跌,當中非綜援在職住戶的貧窮率在2015、2016年維持於7.7%,被問到2015年出台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是否成效不彰?他笑言低津是有成效,但只是不太大,並直言改良版的在職家庭津貼對降低貧窮率都不太明顯,因為新增的一層,是針對入息中位數7成的低收入家庭,而非貧窮綫以下,即入息中位數一半的家庭。
有團體批評,政府現金政策介入後,仍有不少人處於貧窮綫下,他重申貧窮綫不是扶貧綫,反映政策成效,是一個指標。去年政府投放387億元恒常現金措施扶貧,但總貧窮差距(將貧窮住戶拉回至貧窮綫所需的金額)減少186億元,即剩餘約200億的恒常現金措施,落入稍高於貧窮綫的邊緣人士。
貧窮報告中指,有兩成多貧窮綫下的長者反映沒有經濟需要,如何識別出這班高資產、低收入長者,他相信安老按揭及明年推出的年金計劃,讓長者將資產轉為每月固定收入,將有助該批長者脫離貧窮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