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笑容背後的抑鬱症 精神科醫生解構「微笑抑鬱症」症狀

健康資訊 17:08 2018/06/13

分享:

分享:

微笑抑鬱症,當事人表面樂觀,但內心充滿負面思想。

提起抑鬱症,典型徵狀是提不起勁、悲觀消極、持續情緒低落等。但有一種抑鬱,當事人表面是開心果、做事積極,內心卻是長期鬱結充斥負面情緒,這種表裏不一的「雙面人」,被指患上「微笑抑鬱症」。

保險從業員Ann(化名),20多歲。小時候父母離異,媽媽一直把婚姻失敗歸咎於她,少讚賞多打罵,與人相處常怕被人拒絕,也因工作關係,她必須笑臉迎人,但似乎是「過了火」,予人虛假的感覺,人際關係欠佳,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並不如意,於是慣於把自己情感掩藏。

她有一次在工作上參加一個蛻變課程,令她回想起往時的經歷,自此胃口變差、有失眠、常產生負面想法,觸發她向精神科專科醫生求醫。初時Ann說起往事竟有口難言,無法向醫生講清楚,後經鼓勵下慢慢吐出心底話,感覺釋放不少。醫生指她的抑鬱情緒基本徵狀都有,不過是她隱藏得好。

Ann常覺得自己「有兩個我」,經服用精神科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兩年多後復元,醫生建議她繼續用方法表達自己,於是她撰寫了一本書,故事背景發生在遠古,她以古代人的身份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非典型類別抑鬱症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微笑抑鬱症」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名詞及診斷,最新的診斷手冊亦無包含其中,最近似是抑鬱症非典型類別(Atypical Feature)。

他說:

一般人認知的抑鬱症,患者有胃口差、失眠等情況,非典型抑鬱症病人則相反,胃口好吃得多、體重增加、睡眠過多。

微笑抑鬱症的意思是,內心都是屬於抑鬱,表面上是樂觀,以微笑來掩飾內心的抑鬱情緒,他們不只抑遏自己低落的情緒,有時把所有負面的情緒都「㩒低埋」,包括嬲怒、負面情緒都掩飾,表面上看來沒甚麼。

怎察覺已患病?

對於已患病,部分當事人也未必察覺,就算發現不妥,但內心不開心也不會讓人察覺。微笑可算是他們的面具,也不會主動求助,病情或因此延誤。

麥醫生表示:

當事人可留意情緒有沒有異樣,例如把抑鬱的情緒轉化為緊張、嬲怒;有些會獨個兒哭泣;對常生活失去動力和興趣,但會繼續做卻感到不開心。

情緒未必察覺得到,要靠其他蛛絲馬迹,如抑鬱轉化為其他身體毛病,出現周身不舒服、頭痛、胸口病、肚痛、胃口(胃口欠佳或狂食)及睡眠習慣改變(失眠或睡很長時間)等。

因抑遏了內心情緒,未能釋放,於是行為上會有酗酒、賭博、濫藥的情況。「面對人時,表現出樂觀,但內心卻充斥負面思想,覺得自己無用、生活無意思、無希望,有些更覺得離開世界更好。」

麥醫生表示,上述病人求醫,一是抑鬱到一個「頂唔順」的程度,差到一個程度自己也未能控制。另外,是家人覺得他出現異樣已一段時間,建議他求醫。診症時,患者應開放自己,將內心的「那個他」講出來,醫生便可從中窺探他的情緒、思想、身體感覺看得清楚。

治療方面,處理方法與抑鬱症類似,有藥物及其他治療,更重要是心理治療,病人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認清自已情緒。

他表示:

因為很多人覺得,哭泣或抑鬱是一件羞恥事情,是弱者表現,希望病人認清病況並接納自已的情緒,嘗試揭開面目,告訴信任的人。

他說情緒病新派治療方向是靜觀治療,靜心觀察自己內在及外在感受,接受而不加任何批判。此方向亦適合予微笑抑鬱症患者。也建議患者以各種方法表達情感:如寫作(文章、日記、書信)、畫畫、攝影等,將內心感受抒發出來。

高危群與上升趨勢

男女老少都有機會患上「微笑抑鬱症」,麥永接醫生接觸最年輕患者是16歲,最年長接近80歲,年輕及年長患者表現有所不同。

過了青春期的年青人出現抑鬱症的風險會增加,如曾遭受欺淩或杯葛,事後會再怕被人排斥,會先考慮其他人感受多於自己,把自己情緒隱藏,刻意表現出開心和開朗。

年長患者較難表達個人感受,演化為身體上的徵狀較多,如周身不舒服、欠記性,旁人未必察覺他有抑鬱。
另外,部分職業如服務性行業要笑面迎人、顧客永遠是對的,而把個人情緒「㩒到最低」。個人性格包括在意人家看法、完美主義者,都較大機會患上此症。

【更多抑鬱症資訊】

【延伸閱讀】走過3年抑鬱路轉投生命教育 DSE老師:將自己的傷口變成他人的祝福

【延伸閱讀】陳奐仁曾患抑鬱症崩潰爆喊 靠運動音樂走出陰霾找回自己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