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小店21年逐碗人手烹調 老闆娘留守葵涌:把店當家庭經營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8/10/19 12:06

最後更新: 2018/11/16 19:02

分享:

分享:

老闆娘黃承芳的經營之道是把客人當成家人,堅持米線逐碗人手烹調。

曾經在葵涌區讀書或上班的朋友,對於人稱「石蔭米線」的雲南小鍋米線絕對不陌生。雲南小鍋米線由1997年開始營業,21年來堅持米線逐碗人手烹調,每逢午飯時間大排長龍,周末更吸引外區食客冒名前往品嘗。小店日漸出名,「米線姨姨」黃承芳卻稱不會搬離葵涌區,全因與街坊的感情比金錢更寶貴。

堅持新鮮用料 湯底由凌晨3點開始熬製

雲南小鍋米線的湯底及小食都是全人手製,每日約賣300碗米線。老闆娘黃承芳現時不再全權掌控廚房,仍時常叮囑接手米線店的女兒及女婿只可賣新鮮貨。一碗米線看似普通,老闆娘認為湯底最重要。

每日要凌晨3至4點回店煮豬骨湯底,如果湯底賣完,當日就不會再賣米線!

這碗腩肉、雞絲及螺旋藻米線,背後有滿滿的心機。(沈佩珊攝)

小店最馳名的配菜是腩肉、雞絲及炸醬。腩肉塊塊都是手工切,務求客人不會吃到太多肥肉,雞絲亦不是平日的切條雞絲,是全人手撕開的雞絲,吃下去口感綿密,吸入湯汁後更好味。

一碗炸醬細細碗,其實背後好多功夫!要自己搞碎豬肉,再整乾同逼油。

有「石蔭米線」之稱的雲南小鍋米線是葵涌人的共同回憶。(徐穎彤攝)

小店日漸出名,背後卻度過不少艱辛。剛剛開業時,米線未像現時賣得成行成市,街坊慣常只吃牛腩麵、水餃麵等,甚至有老人家因吃不慣酸辣湯底而發脾氣,老闆娘直言「頭10年都是捱回來」。

以前為了節省成本,特意在荃灣買豬骨回來,又自己手磨豆漿幫補,現在回想都不知道為何撐得住!

她直言把米線店「當作家庭那樣經營」,她用心經營煮好每一碗米線,用味道鎖住熟客,慢慢與區內街坊建立深厚感情。

經營之道:把客人當成家人

米線逐碗人手烹製,熟客慢慢多了,老闆娘更會記住每位客人的口味,有熟客來光顧不用開口,她也記得對方愛吃哪種辣度,甚至會特意用清水煮米線給一位茹素的客人,他照樣吃了十幾年。

米線小店附近學校林立,每逢午飯有很多學生光顧。到訪當日,有學生叫老闆娘「米線姨姨」,可見她與學生的感情特別好,老闆娘也會為大食的學生免費加米線底。

學生來的時候,我怕他們不夠飽,會為他們煮多些米線,不是每個學生都有錢「加底」嘛!

最令老闆娘覺得安慰的是,有些學生考上大學後,會特意回來光顧並「報喜」,亦有客人已經搬走,過時過節亦會帶同小朋友及親手製造的年糕回來拜年。

每碗米線均是獨立烹調。(徐穎彤攝)

很多小店出名後便回向外發展,雲南小鍋米線所在位置交通不便,店面座位不多,老闆娘仍然堅持在石蔭營業,即使女兒和女婿接手後再開分店也選址在附近,全因珍惜與街坊的一份情。

即使在另一區可能可以賺更多錢,但始終對這裡最有感情,客人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做生意最重要開心!與街坊感情上維繫了很久,覺得很多街坊等住食米線,不做就失去寄託,精神上也是。

更多小店故事:

收購重建打不死60年石磨豆腐店 太子爺:賺不到大錢留得住最軟滑豆腐【有片】

米芝蓮「魔咒」被加租2成 滷味串「第三代肥仔」:勤力D唔加價

撰文 : 徐穎彤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