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啟示錄(六):創業要向錢看?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7/20 17:54

分享:

分享:

最近翻開報章雜誌,初創公司成功融資消息總佔據重要版面,融資對於初創公司已演變成一場「紙上競賽」。然而,Y Combinator提醒我:融資通常只是虛幻的成功。

在矽谷的日子,YC的導師時常把「Fund raising is not a competition」(融資並非競賽)掛在嘴邊。最近媒體經常鼓吹的「融資熱潮」恰好與此背道而馳,更有引導創業「初哥」走進誤區之嫌。創業是否需要募集很多資金?

YC和我分享,他們最成功的公司是那些靠自己的產品賺錢再繼續成長的。他們認為「自給自足」是初創公司最健康的商業模式。當然,對於大部分B2C的程式,還是需要募集一定的資金支撐公司發展。

融資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讓初創企業有足夠的資源去達至下一個里程碑,這代表一間公司開始成長,而不是已經成功。如果初創企業在成功融資後,仍不明確自己下一個目標是什麼,胡亂「燒錢」,那麼他們之後會死得很快。因他們的資金消耗速度(Burn Rate)太快,但不又能讓產品迅速成長,達不到VC預期的目標,之後投資者便不會再「揼水」。

因此,我對融資的態度一直都是「Raise what you need but not what you want」(取你所需而不是取你所想)。

融資是為產品發展,而不是救公司。如果一個app不用募集很多資金都能良好地發展,這便從側面印證了它的成功。

另外,我覺得傳媒對初創公司成功融資的大肆報導,可能會讓想創業的年青一代對Startup產生誤解,認為創業並不很困難,而且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

我碰過很多對創業有熱忱的年輕人,他們有很好的創意和想法。但當他們想創業,走來問我意見時,我都會如實地告訴他們:

創業不簡單。

不像傳統大公司標準化的工作模式和作息時間,Startup一開始肯定會面臨資源、人手不足的情況,一個人隨時要頂幾個人的工作量。

如果你是Startup的創辦人,那更是經常要自己「一腳踢」,隨時還要做「阿四」。

所以,我會建議想創業的年輕人在搞清楚自己適不適合這個行業前,可以先加入一間Startup,去開開眼界,累積經驗,也看看自己能不能適應這種工作模式。

當年在JobsDB時,我也是從一名打工仔做起,亦因為有了這個經驗,才讓我有信心創業。

於我而言,雖然TeamNote在業內小有成就,但我覺得客戶的肯定比融資更令人欣喜。畢竟我做產品的出發點是基於「人」,而不是「向錢看」。

作者簡介:

羅國明為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他帶領TeamNote團隊去年參加Red Herring的Top Asia 100,繼而挑戰Top Global 100,成為唯一入圍的香港應用程式企業,吸引美國著名初創企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青睞投資,共6人的TeamNote團隊於美國矽谷受訓。

撰文 : 羅國明 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