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趾仿赤足鞋 增強跑手足肌減受傷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9/28 14:21

最後更新: 2016/09/28 17:43

分享:

分享:

vibram官方圖片。

愛跑步的港人愈來愈多,但如何可「跑得健康」,令腳部的受傷機會減少?有研究發現,越多保護功能的跑鞋會「養懶」腳部肌肉,跑姿受影響下、或增加著地撞擊力,增加受傷的風險,不少跑手受「足底筋膜炎」影響,有明顯的足部肌肉萎縮,外國掀起熱潮的「仿赤足跑鞋」又或「白飯魚」等跑鞋,沒有任何承托,可令跑手增強足部肌肉,減少受傷率。

「仿赤足五趾鞋」(圖左)以及俗稱「白飯魚」的布鞋(右)。

理工大學與哈佛醫學院於2013年開始進行聯合研究,發現穿着「仿赤足鞋」跑步,能增強小腿及足部的肌肉,改善跑姿、以及減少跑步受傷的機會。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張子熙及其團隊,招募了38來自本地跑會的跑手,包括21男17女、平均年齡35歲、有6年以上跑步經驗,一直穿着傳統跑鞋跑步。

(理大提供圖片)

參加者中有20人被隨機派往「實驗組」,參加6個月的訓練計劃,他們獲提供一雙仿赤足跑鞋。

傳統跑鞋即跑鞋腳跟與前腳掌距離地面高度差距大於5毫米,另有額外的托墊及人造足弓承托;而「仿赤足跑鞋」的鞋面使用彈性布料製成,5隻腳趾有各自的空間,鞋跟與前腳掌距離地面的高度相同,腳底中間沒有托墊或足弓支撐,鞋底厚度劃一為3毫米。

圖右為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張子熙。(經濟日報記者章淑廉攝)

另外18人則屬於「對照組」,他們參加與實驗組相同的訓練計劃,並穿着傳統跑鞋跑步。

【延伸閱讀】運動貼布治「媽媽手」 手腕痛3星期斷尾

所有參加者接受6個月訓練之前和之後,接受磁力共振成像掃描,以量度右小腿和足部的肌肉;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小腿肌肉和足部肌肉均顯著增加;相反,「對照組」的小腿和足部肌肉體積不變。

在小腿至足部的外在足部肌肉增加了7.05%,由每公斤平均約25,100立方毫米增至每公斤約27,000立方毫米;在腳跟至腳趾的內在足部肌肉也增加了8.8%,由每公斤平均約4,600立方毫米增至近5,000立方毫米。

將足部的肌肉劃分為前腳掌及後腳掌區域,「實驗組」的足肌肉增長主要來自前足肌肉,而不是後足肌肉。前足肌肉平均增加了11.9%,後足肌肉平均增加了6.6%(理大提供圖片)

張子熙解釋,仿赤足跑鞋提供最少托墊,令足弓沒有機械承托,對內在和外在足部肌肉的強度要求更高,而足部的外在和內在肌肉,對穩定足弓十分重要;外在足部肌肉增加也由於穿着仿赤足跑鞋時,小腿後側及內側肌肉承受更多壓力和力量。

此外,中或前足着地時,會為前足帶來更多刺激,尤其是蹠趾關節、即腳掌與腳趾的連接處,負責蹠趾關節運動的肌肉,亦會因這種着地方式而變得更強壯。

研究顯示逐,漸轉用仿赤足跑鞋強化了足部核心的肌肉部分,反映其應用於康復計劃的潛力。目前治療弱足部肌肉的臨床指引,除了依靠足部矯形器,還應將重點放在足部的核心訓練。

然而,張子熙建議,跑手要循序漸進地轉用仿赤足鞋,因為初時會出現肌肉酸痛,一旦負荷太大,會可能出現筋鍵炎,保守預計需要半年的適應期;又提醒患糖尿病的跑手,因仿赤足鞋的鞋底較薄,要留意穿鞋後腳掌是否會有磨損等情況,更不建議腳底敏感度低的糖尿病患者穿著,若感到不適,便應停止使用。

有份參加實驗的曾女士,有6年跑步經驗,每周跑步2至3次,參加實驗前曾參2度拉傷膝蓋及腳背,當改以彷赤足鞋跑步、以及改以腳掌落地初期,感到小腿酸軟,但經數個月的調整後,感受到小腿肌肉變大,小腿變粗,也沒有再因跑步而受傷。

【其他熱話】愈劈價愈是海鮮價 酒店官網平過格價網

【其他熱話】山雞出沒市區公園!【有片】

【其他熱話】幼童用手機板腦 如食「電子可卡因」?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