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調和油成分最多是芥花籽油?消委會教選購貼士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7/17 14:07

最後更新: 2017/07/17 14:09

分享:

分享:

花生油的成分比例最重居然是芥花籽油?消委會最新測試60款市面上較常見的食油樣本,發現41款含塑化劑,包括本地知名品牌刀嘜和獅球嘜等,花生油、粟米油及芥花籽油等產品亦中招。消委會同時發現,部分調和油的名稱與成份比重並不相符,建議市民選購時要留意。

更多消委會報告,即睇:http://bit.ly/2utQjRd

消委會指,調和油為兩種或以上的食油混合而成的產品,多以芥花籽油、葵花籽油混合其他價格較貴的食油,如初榨橄欖油和花生油出售。

消委會檢測9款調和油樣本,一般以芥花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混合其他價格較貴的食油,如初榨橄欖油和花生油。

香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訂明食物中的各種配料須按其用於食物包裝時所佔的重量或體積由大至小依次列出。大部分檢測的調和油樣本,其配料表所標示的芥花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都排列在較前位置,顯示其所佔比重應較大。

不過,其產品名稱卻以「初榨橄欖」(如刀嘜初榨橄欖葵花籽油、刀嘜初榨橄欖芥花籽油、保得初榨橄欖葵花籽油)或「葡萄」(如獅球嘜葡萄芥花籽油)為名稱的開首。

有樣本的名稱甚至只提及「花生」而沒有「芥花籽」或「菜籽」等的字眼(如駱駝嘜花生特級食油、獅球嘜DHA花生食油),包裝上的圖片亦只展示花生的圖案。

相片來源:消委會《選擇》月刊

消委會促請業界標明調和油內不同食油或脂肪酸的分量或比重,讓消費者掌握更多資料作出適合的選擇。

消委會選購食油貼士:

  • 留意配料表的成分,以免購買了成分與產品名稱不符的食油。
     
  • 部分食油產品列明其最高烹調溫度,消費者應留意自己的烹調方法是否適合。
     
  • 無論選用何種食油,應少以高溫多油的方法烹調食物,因高溫有機會令食油過氧化及產生致癌物,影響健康。
     
  • 應使用不同種類的食油烹調食物,適時轉換食油種類,亦要多進食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飲食習慣。
     
  • 如果食油發出油膉味或變酸,表示該產品已經變壞。
     
  • 食油應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照射,開封後盡量在2至3個月內用完。

另外,香港營養師協會表示,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士,每日應攝取約2,000卡路里,而脂肪攝取量應佔30%以下,即約67克,當中從食物內含有的脂肪和烹調用油的攝取量應各佔一半。以一湯匙為13.5克計算,即一般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約2.5湯匙烹調用油。

而根據衞生署幼兒營養指引,2至6歲幼兒及兒童每日應攝取不多於27克(約6茶匙,1茶匙等於4.5克食用植物油)烹調時使用的食用油脂。

【其他熱話】 9款食油含致癌物 可進入胎兒引發腫瘤【內附名單】

【其他熱話】 41款食油含塑化劑 長期食用或影響生殖系統發展【內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