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高脂高鈉30歲已患糖尿病 中醫推介湯水改善「三高」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5/03 13:0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5

分享:

分享:

中醫馬琦傑指,近年「三高」患者年輕化,部分病人30歲出頭已有血壓或血糖偏高。

衞生署去年調查發現,半數港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估算未來10年,每千名30歲以上港人就有約百人患心血管疾病。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問題困擾不少港人,有註冊中醫指,近年患三高者更有年輕化趨勢,多數因飲食及作息不定時,多吃高脂、高鈉食物及欠運動,代謝廢物積聚,漸演變成「三高」患者。

30歲出頭 已高血壓高血糖

衞生署去年公布調查,訪問約12,000名港人,發現半數港人過重及肥胖,估算高膽固醇患者在10年間會增加百萬人,並推算現有290萬人患高膽固醇。同時又推算未來10年,每1,000名30歲以上港人,就有約百人患上心血管疾病。

註冊中醫馬琦傑指,近年觀察診症個案,患「三高」者有年輕化趨勢,部分病人30歲出頭已有血壓偏高或血糖偏高。

一位年約31歲男士,在26歲時已發現有糖尿病,他從事電訊業外勤工作,每日食無定時,三餐都在茶餐廳吃飯,習慣進食高鈉、高脂及多油食物。

從中醫的角度,其實沒有「三高」的病名,因「三高」是西醫檢測出來的指數作辨病標準。馬琦傑指,中醫是以辨症狀為主,「三高」病人的心、肝、脾、肺、腎都會出現一個或多個臟腑的問題,且大部分患者的表面病徵不明顯,多見是有頭痛、頭暈、心悸、手腳麻木、易口乾、易疲累、大便易稀爛及痰多等。

馬解釋:

其中高血脂患者,多見痰濕積累,糖尿病的初期則有虛證、實證或虛實夾雜,發展到後期多見氣血兩虛。高血壓乃因瘀血阻塞經絡,影響血液流通,身體因而調高血管中的壓力企圖通過,而導致高血壓的出現。

作息不定少運動 成因之一

「三高」屬於慢性綜合內分泌疾病,成因複雜。其中高血壓、高血糖與家族遺傳有密切關係,而都市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亦是造成「三高」成因之一。馬琦傑舉例,如作息日夜顛倒,夜睡又休息不足,工作及家庭生活壓力大等。他以上述的電訊業外勤員工為例,指他「每晚逾9時才收工,食完晚餐不久便睡覺,無時間運動,身體代謝廢物長年累月積聚在體內。」

此外,馬琦傑指飲食不定時、過飢或過飽,常吃高脂、高鈉等加工醃製食品,及生冷、過甜等食品,加上缺乏適量運動,也有機會造成「三高」問題。

中醫療法 按證型用藥

要預防或是對抗「三高」,從中醫角度來說可有方法?馬琦傑指出,中醫會因應「三高」不同證型,提出不同的治療原則。假如患者是瘀血阻絡,則多用活血袪瘀的藥物,例如丹參。痰濕內蘊的患者,便多用化痰袪濕的藥物,例如陳皮。除內服方法之外,中醫的針灸、拔罐、推拿等,亦有助血液循環,將體內積聚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都有助改善「三高」問題。

馬琦傑認為,要預防「三高」,市民要注意作息定時及規律,保持心境平和。結合適量運動及充足休息。飲食亦要定時定量,以清淡及新鮮食物,多菜少肉為主。

【哪些是三高食物?】

【延伸閱讀】衞生署拆解火鍋三高食材

【三高病人的營養食譜】

【延伸閱讀】以蔬菜菇菌入饌 三高病人都要「有營」

【糖尿症病人可以吃甚麼?】

【延伸閱讀】中醫拆解糖尿飲食宜忌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修改,晴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