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魚類功效 濕疹人士不宜多吃鰻魚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6/10/07 18:1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3

分享:

分享:

香港人愛吃魚,除了街市常見的倉魚、鯇魚外,也會到餐廳吃鰻魚飯等。不過,從中醫角度,原來不同魚種的功效各有不同。TOPick請教了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古鎧綸,他指出,濕疹人士不宜吃鰻魚。原因何在?

1. 魚種功效大不同

  • 倉魚

《本草綱目》稱為鯧魚。其肉性甘、味平;無毒。

功效:可以使人強壯有力,適合任何體質人士,對於無病無痛的健康人士,可補充體力。

  • 黃鱔

即鱔魚。因鱔魚的腹部為黃色,故又稱為黃鱔。據《本草綱目》所載,其性甘,大溫;無毒,有補中益血的作用。

功效:婦女產後食用鱔肉,可治療婦女產後血氣不調。黃鱔肉又能補五臟,逐十二風邪,能治風濕骨痛。體虛出汗、食肉後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食用。另外亦可治各種痔、瘺、瘡瘍。

【延伸閱讀】一圖睇晒含水銀魚 多食記憶力會受損

  • 鰻魚

《本草綱目》稱為鰻鱺魚、白鱔、河鱔、蛇魚。其性甘,平;有毒,有滋補強壯,去風殺蟲之功效。鰻鱺的肉、骨、血、鰾等均可入藥。

功效:能治小兒營養不良、厭食等問題、而且可治惡瘡、婦人陰瘡蟲癢、香港腳,亦能治風濕,骨痛,體虛等症。《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指:

鰻鱺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

  • 鯇魚

鯇魚性甘,溫,無毒

功效:鯇魚是較平和的魚類,可以暖胃和中,特別適合體虛、手術後、生產後,以及愛吃生冷食物的人士,達驅寒之用

  • 鯽魚

鯽魚性甘,溫,無毒。

功效:《本草綱目》提到,鯽魚能補脾胃,夏天防暑冬天袪寒,專治脾胃虛冷飲食不下,而且鯽魚不吃雜東西,較乾淨,是自古崇尚的佳品。朱丹溪亦記,諸魚屬火,只有鯽魚屬土,所以有調胃適腸的功效。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出,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包括水草、蝦、蟹、魚肉等。體型短小,最大只有約1呎多,屬較合群的魚類。它主要活動於湖泊、河流,水源較乾淨、清澈,「屬乾淨的魚」。

2. 患有感冒時不可食黃鱔

從中醫角度,古醫師指出,因黃鱔有補益作用,所以患有感冒時不可食,食後可使病情久久不愈或复發。

【延伸閱讀】經痛背後健康秘密 紅豆薏米湯KO 肚瀉

3. 濕疹人士不宜多吃鰻魚及鱔魚

古醫師解釋,鰻魚及鱔魚雖能補血,但都是動風食物,多吃令腸肚易入風,肚痾等。此外,亦可令人容易痕癢等。

4. 孕婦宜少吃無鱗魚

古醫師指,傳統中醫典藉認為無鱗魚有毒,不適合懷孕中婦女食用,以免難產及影響腹中胎兒健康。無鱗魚「有毒」可以解釋為「發」,意指生病的人吃了,會加重現有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並且還易引起過敏。所以孕婦不宜多吃,以免引起過敏。

【其他熱話】古靈精怪化學劑 養殖三文魚可能致癌?

【其他熱話】生腸不是豬腸 豬粉腸又是甚麼?

【其他熱話】女人面黃兼水腫 脾虛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