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啟示錄(八):矽谷創業的真正意義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8/25 13:18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法新社

在Y Combinator磨劍三個月,就為了最後的畢業路演日(Demo Day)向來自全世界的不同企業展示TeamNote。而這兩分半鐘的展示,是經過千錘百鍊出來的。

作為CEO,我在路演日扮演展示成果的角色,所以在前期的準備工作相對輕鬆。每天的生活就是不停地與當地不同的Startup分享經驗,吸收改進產品的靈感;每個禮拜也會帶領其餘五位隊友和YC的導師會面,商討產品和公司的發展方向。而負責技術的幾位隊友每天都要埋頭苦幹,日以繼夜地寫Code,改進產品。

眼見其他隊友這麼勞碌,為了不讓他們分心,專心做好產品。我在矽谷不只是CEO,還化身成為眾隊友的「Chief Cooking Officer」(主廚),日間見完創業家後,晚上就專門為隊友們服務,煮飯洗碗「一腳踢」。

而到了後期,我每天都要為路演日作準備。單是四頁紙的簡報,我們就重複改了2、30次,而面對YC導師和其他「同學」的展示,我也排練了超過100次。

每次排練完YC導師都會有反饋供給改進,小至語調、語速等的細節他們都會慢慢指導,直至將你從一個普通人打磨到像Steve Jobs一樣。那段時間我甚至在發夢時也記台詞,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每次排練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到了路演日,在後台,所有「同學」都表現得既緊張又激動:有些人會在上台前做掌上壓,有些人就會和隊員逐個擊掌互相鼓勵。而我當時就覺得興奮已蓋過壓力,感覺之前三個月付出的努力都已轉為一種推動力,讓我有一種立即衝出台上,和來自全世界的企業分享TeamNote的感覺。

很多人都說,創業路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孤單的,尤其是在異鄉時。

出發去矽谷前,我就跟自己說,這趟旅程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路演日能吸引人注意,而是帶隊友感受矽谷的氛圍和文化。

矽谷的創業人很有意思,他們不會在傳統意義上的辦公室工作,通常都是將車房或者合租房(Shared House)當作工作室。因此,到了矽谷後我就選擇在鄰居都是創業人的地方租屋, 方便隊友與其他創業Startup交流。

我時常提醒隊友,不要只顧著低頭寫Code,如果來矽谷的目的只是寫Code、做產品,在香港都可以,何苦千里迢迢過來呢?我相信就算是和當地的創業人「吹水」,亦能夠幫助他們開拓眼界,用國際化的視野去看問題。

我一貫主張勞逸結合的工作模式,我們在香港的辦公環境也很自由。在矽谷,週末我也會帶隊參觀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的園區。回港之後,很多隊友跟我說,在矽谷最難忘的體驗就是在我們瘋狂奮鬥了兩個多月後,終於找到空閒的一天去YC附近的遊樂園玩,臨走前還見到罕有的雙彩虹。在勞碌的工作後,這對隊友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我是個足球迷,去到矽谷之後也沒有停下來。我每個禮拜都會帶著隊友和其他「同學」一起落場踢友誼賽。因我相信踢足球不像打乒乓球,兩個人便可以成事。足球講求團隊合作,十幾個人要建立友誼,無間合作才能贏一場比賽。

這和我的創業理念一致,我喜歡團隊合作,也喜歡見證團隊一起成長,這是創業以來令我最有滿足感的事情。結果反而是次要的,因為在矽谷能遇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波友」已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節錄)

作者簡介:

羅國明為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他帶領TeamNote團隊去年參加Red Herring的Top Asia 100,繼而挑戰Top Global 100,成為唯一入圍的香港應用程式企業,吸引美國著名初創企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青睞投資,共6人的TeamNote團隊於美國矽谷受訓。

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千錘百鍊Demo Day〉、〈YC之旅,體驗重於成果〉

撰文 : 羅國明 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