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親歷 戒肉兩星期降43%膽固醇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6/07/08 18:0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6

分享:

分享:

聯合國將2016年定為「國際豆類年」,以推廣豆類營養豐富,能促進人體健康,且較肉食更經濟和環保。日前(7月5日)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的科學節,就以「芝麻綠『豆』咁簡單?!」為主題,請來香港浸會醫院營養部營養師主管余碧玲營養師,主講「善用豆類、果仁及種子治療都市病」,她在講座期間,就親述自己如何戒肉兩星期降43%膽固醇:

香港浸會醫院營養部營養師主管余碧玲營養師。(香港經濟日報照片)

我入讀營養學前,愛吃西冷牛排上的肥膏、內臟和魷魚。21歲讀書時,老師要求學生們自己做白老鼠,進行實驗,所有學生皆需抽血量度膽固醇度數,而結果我的度數竟高達6.9!正常應在5.2之下,醫生會建議6度以上的人開始吃降膽固醇藥物。當時我體形較現在瘦削,這把老師也嚇壞了!

余碧玲說,當時的實驗,老師把學生們分成兩組,一組為無肉飲食,即完全不吃肉,另一組則依照平常的飲食習慣進食,兩個星期後再抽血作對照。

(香港經濟日報照片)

兩星期後,我再量度膽固醇,怎知已降回去3.9!可見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何殘害身體,所以,只要我們改變飲食習慣,就可扭轉健康狀況,在未有心臟病、中風等疾患前,已能重整健康。

余碧玲說,她現在臨床時,也常向病人講述自己的親身經驗,因為舉實例可增強健康飲食的可信性。

【延伸閱讀】醫生真實個案實測 8星期餐單可降膽固醇

植物蛋白質的好處

余碧玲在講座中引述2003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的國際研究,37,875名參加者被分成肉食、魚食、蛋奶素食和全素食4組,透過飲食習慣去分析他們的身高體重比例的指數(Body Mass Index),結果發現食肉量愈多和纖維量愈少,身高體重比例的指數就愈高,即會超標和過肥。

人們常擔心少吃肉,身體會缺乏必須的蛋白質,余碧玲說,肉類含有的是動物蛋白質,而豆類含有的則是植物蛋白質,兩者皆可供給身體所需的8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而必須從食物攝取的胺基酸。

動物蛋白質一定與脂肪黏在一起,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容易沉積在血液中,導致血管堵塞;而植物蛋白質油份相對低,含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心臟健康,預防中風。

【延伸閱讀】BBC實測 煮餸用橄欖油好過粟米油?

(香港經濟日報照片)

余碧玲總括道:

豆食不止沒增加身體有害物質,還可減低潛在的疾病風險。

循序漸進改善飲食

余碧玲提醒,肉類本身已含8種必須胺基酸,但豆類是每種豆也有少少缺乏,例如欠缺當中一兩種胺基酸,不過也因此反而迫使大家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

如果只吃肉就足夠,那麼吃的食物種類就會窄,但吃豆由於要吃不同種類的豆,食物種類相對會闊,我不是建議大家改為素食,因為我不會標籤某些食物是最好,世界沒有最好的食物,而是進食的食物種類愈廣,就一定愈健康。

余碧玲建議,以豆代肉的飲食方法,是慢慢以豆,代替部分的肉食,例如日常是每天吃一手掌大小的肉,那麼可以由減去五分一、五分二,代之為豆類開始,循序漸進。

因為豆類有產氣物質,如果從吃肉立即轉至全豆,可能會有肚氣脹和腸胃抽筋的情況出現。

【延伸閱讀】自製涼拌秋葵豆腐 7 分鐘有得食【有片】

(香港經濟日報照片)

余碧玲說,另一方法是將豆浸一晚才煮,這樣也會減少產氣物質。另,她提醒痛風患者,吃豆或會導致病情惡化,故需向醫生或營養師查詢。

至於果仁、種子,余碧玲指出,當中多含奧米加3,能保護心臟、心血管,可抗氧化,即是令身體發炎指數、發炎機會下降,進一步保護身體,即使就算脂肪在身體積聚,也沒那麼容易氧化硬化,令到血管通道收窄。不過她提醒要留意自己體質有否對果仁敏感,如有就不建議食用,可從其他食物吸收奧米加3。

(香港經濟日報照片)

豆食助治療不同疾病

余碧玲還講解豆食如何幫助治療不同疾病:

心血管病:豆類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心臟健康,預防中風,加上有水溶性纖維,能降低血內壞膽固醇,進一步保障健康。

糖尿病:豆食既有澱粉質,亦含膳食纖維,可拖慢人體對澱粉質的吸收。但單單飯加豆是不夠纖維控制血糖的,所以必須配合蔬菜進食。

大腸癌:豆食較肉食在吸收蛋白質的同時,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有助腸裏的有害物質透過大便排走,使大腸癌風險指數下降。

------------------------------------------------------------------

【其他熱話】三高飲食運動 上網睇App自學活得輕鬆

【其他熱話】5大警號 檢測中風先兆

【其他熱話】食蛋白還是食蛋黃較健康? 雞蛋營養大比拼

撰文 : 林曉藍 TOPick記者

欄名 :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