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可醫糖尿? 營養師:不要神化它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7/20 18:44

最後更新: 2017/07/21 11:47

分享:

分享:

秋葵有很高營養價值。(網上圖片)

秋葵又名黃秋葵、羊角豆,營養價值十分豐富,雖然不少人對秋葵外表的絨毛、以及內裡滑潺潺的口感相當抗拒,但原來秋葵內的黏液可保護胃壁、並且促進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此外,秋葵水亦被喻為「聖水」,可有效降血糖,改善糖尿病病情,坊間流傳,只要連續飲用秋葵水兩個星期,血糖便會開始下降,有患者甚至指秋葵水可代替糖尿藥而擅自停藥,不過,中醫師及營養師均強調,偏方沒有藥學效用,更籲患者不用誤信偏方而停藥,否則可能延誤醫治。

坊間流傳的秋葵醫糖尿病偏方:將兩條秋葵切除頭尾兩端部分,再切碎或是沿着中間劃一小刀,然後放入一杯清水(室溫)中,蓋好並在室溫下放置過夜,隔日早餐前從水中取出秋葵並飲用此水。

事實上,有不少中港台的市民,均表示曾經試用此偏方,在網上分享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後成功令空腹血糖值降低的情況。

究竟秋葵是否有如此神奇的效用呢?TOPick找來不同專家拆解:

港九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培清表示,早已聽聞秋葵可醫糖尿病的說法,但並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有效;他指出,秋葵確有降血糖、血脂,以及清熱解毒的效用,有助預防糖尿病作用、但沒有治病的效用,他建議如需服藥的糖尿病患者,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影響病情。

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晨早有泡尿+雙腳浮腫 或是糖尿病腎病的警號

黃培清指出,糖尿病在中醫的角度為「消渴症」,成因眾多,分「上中下」三消,「上消」屬心肺問題,患者常會感到口乾口渴,大小便則如常;「中消」關乎脾胃問題,患者會容易有饑餓感因而食量增多,小便顏色較正常或黃;「下消渴」則與肝腎有關,小便會較為混濁,顏色甚則黃或赤紅色,以及次數頻密。

以中醫方式治療時,需將患者分為「寒症」或是「熱症」,並需依據患者病情的虛實,配以不同藥物診治,並非一種單一食物就可作出治療,故市民不宜只信偏方,既無助醫治,亦可能因而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未夠40歲就患糖尿病 中醫拆解糖尿飲食宜忌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形容,有人將秋葵的效用「神化」,他表示,不可否認秋葵是健康食物,含高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健康、以及控制膽固醇,吃後亦有飽肚感,有助減肥,但說到可醫糖尿病,便有點誇大其用處,且屬不合理的期望。

本港有9成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成因是肥胖。(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他表示,秋葵確有減少腸胃道對糖分吸收的功效、並有抗氧化作用,但不代表食用秋葵後可減少患上糖尿病的機會;他強調,現時本港有9成糖尿病患者患病成因均為肥胖,故控制體重,才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法。

香港中醫藥膳專業學會藥膳顧問徐欣榮認為,秋葵含果膠、牛乳聚糖,以及阿拉伯樹膠等水溶性纖維,可幫助消化,是一種保健蔬菜,最好的食用方法是洗乾淨之後,原條快炒或灼,再加少許薑絲,灑少許酒焗分半鐘即可食用,另外冰鎮亦是秋葵常見的食法。

他指出,秋葵受熱後內裡的果膠會溶解,人體會較易吸收,但部分人不喜歡「滑潺潺」的口感而拒絕食用;秋葵性質寒涼,雖可助排便,但有輕瀉作用,若體質較陰虛、腸胃功能較差者,吃太多秋葵可能出現肚瀉的情況,故應適可而止。

他又指,秋葵的食用價值十分高,在東南亞地區,秋葵會配合咖哩食用,有預防腦退化的功用,對皮膚及關節有益處;此外,秋葵亦與雪耳及木耳一樣,含素食骨膠原,可代替肉類骨膠原,適宜癌症病人在電療及化療後食用。

有多年種植經驗的香港有機發展基金種植導師冼小姐表示,曾聽聞秋葵浸水後飲用可治糖尿病的偏方,因此不少人喜選購硬身的秋葵,用來煲湯或浸泡水;但其實硬身的秋葵會像「食樹皮」般,選購秋葵應要選軟身者,會較易消化。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揀5 種修身Superfood

【延伸閱讀】自製涼拌秋葵豆腐 7 分鐘有得食【有片】